叶天废,年近古稀的一位矮小且瘦弱的老人。他有过精神坎坷,有过情感磨难,也有过病痛摧残……然而,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镶嵌着的那一双小而明亮的眼睛,却能够让人读出他风雨过后的深邃、通达和内心的强大。多年来,他以心写书,以书写心,在心田原本荒芜的草莽中开垦出一片有着自己艺术个性的“自留地”。有人形容这地里的花儿是他的“心莲静开”,地里的蝶是他的“魂魄之舞”。
叶天废说,他的“自留地”是他寻找自己且沉淀心灵的家园。为此,他以诗抒怀:“作书已成瘾,摄我笔上魂。吮墨充饥腹,挥毫抖精神。思入庄生境,举头望飞云。不被浮名累,求做散淡人。”正是由于他独立的境界与风骨匡正着他的艺术旅途,升华着他的人格品位,浸染着他的灵魂色泽,所以,当我们走进他的“自留地”时,总会有养眼之色彩扑面而来,总会有润心之情愫悄然浸入。漫步在叶天废的“自留地”,欣赏着一幅幅以传统文化为基,以生命线条为形的艺术奇葩,我们似乎是在欣赏一位气质女人,一种齿颊留香的品位,给人余韵悠长的享受。
叶天废“自留地”里的那一束束鲜活、淡雅,似乎带着几分禅意的艺术奇葩是由一幅幅小楷和一幅幅行书组成的艺术世界。放眼望去,气象万千;俯身近赏,异彩纷呈。叶天废的小楷最为精致。可谓“工而不死,动而不浮”。驻足观赏,你会发现字法刚柔相济,墨法枯润相宜,章法虚实相生。如果你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你还会在字里行间中读出叶天废在创作过程中的气定神闲,进退有度的书写状态;更会为他在创作中对字的“大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的巧妙安排而击节称奇。如果你继续欣赏,你也许会在他的小楷中慢慢地嗅到清和简远之气韵,静雅恬淡之幽香。这种几近天然的气息,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中的淡蓝色的野花,他会将你的眼迷醉,甚至将你的心俘虏。
叶天废的行书更侧重于“情”的书写。但他不是对“情”的张扬,而是将“情”包裹在字里行间。他用点、线、墨的韵律节奏变化,将情感注入笔尖,以此折射出自己的精神状态。从而,使物质的笔墨转换为“神韵”的活力。观赏叶天废的行书,我们不仅会发现他用笔的娴熟,更会发现他用笔的通灵。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毫无经营之感,开合聚散,顺其自然。如此,满幅作品充满情调。
叶天废的行书不是拿来看的,而是拿来品的,而且越品越能发现他的高明之处。昨日有幸欣赏了叶天废的创作过程,可谓大开眼界。先生作书落笔稳健,凝重坚实;方圆互映,畅滞相生。由此,一幅幅“端庄中见巧拙,秀美中见苍劲”的行书作品便展现在眼前了。细细品赏,只见字里行间悠游自在;大小、长短、宽窄、欹侧等书法元素相互辉映;笔势、字势、局势,以及墨色、墨韵更是浑然一体。其境界之高,令人赞叹。
赏读叶天废的作品,不时地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叶天废的作品何以达此境界?后来的几次交流,先生对书法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令我折服,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叶天废说,书法就是哲学。所以,不懂哲学就不懂书法。他认为,书法必须要用哲学的审美观点来调动线条,必须要讲究动静结合。而且要做到动是美,静是美,动静之间皆有韵。如此,书法方能有大美之气象。
在交流中,让我感知到叶天废丰厚的字外滋养,使他对书法有了很高的识见。他很欣赏董其昌的一段名言,即“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所以,尽管他遍临法帖,上溯魏晋秦汉,下追唐宋明清,但是,他从不拘泥于某一家,也从不在某一笔某一划上苛求,而是综合地感受先贤书法中蕴含的才气、胸怀、心态等,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理性地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法乳。我认为这才是最高层次的学书之道。
叶天废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学习书法的态度。诗曰:“先与师法再师心,不择名家不求神。退笔写到心花放,低头仰面都是春。”这首诗引起了我对书法取向的思考——是让自己成为古人的影子,还是让自己成为一道风景?叶天废“胸中汇百家”,有了“腕下生己面”。如此,他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站成了一道独特且充满魅力的风景。
至此,我想对正在耕耘中的书家说:你有自留地吗?你能成为一道风景吗?
叶天废,字娲石,年生,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现为吉林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吉林省政协书画院特聘院士;吉林省民革书画院副院长;吉林市文联书画院院长;吉林市政协委员。曾任: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吉林省代表。
书法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五、七届全国展;全国正书展;全国首届扇面艺术展;全国第一、二届书法艺术节特邀书法展(天津),全国首届“书苑撷英”书法作品展(上海),《书法》杂志年第十二期刊出专题介绍,并被评为全国37位书法精英之一;吉林省第二届书法作品展金奖;国际第一、二届“赛克勒杯”书法大赛银奖;中央电视台第二届书法大赛银奖。书法作品被邀刊载各种典籍数十余部,先后赴新加坡、韩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及地区展出,被曲阜碑林、屈原纪念馆、南岳衡山、黄河碑林等十余处镌石,被中国军事博物馆、周恩来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堂、陶行知纪念馆、杨守敬纪念馆、施耐庵纪念馆、中国美院等收藏。
年举办首届个人书法作品展,年出版金墨书法《老子道德经》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年岀版葉天廢书法作品选(集),年举办“雪瓜经年、古稀在度”葉天廢书法作品展,年被吉林市委宣传部授予“终身成就奖”,同年为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赋诗一首、并刊登在杂志中,年被国家钓鱼台国宾馆收藏作品三幅、并颁发收藏证书,同年岀版作品集“葉天廢古稀诗书墨跡”。
作者简介:李春雨,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艺术顾问、诗人、书法家、书画评论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书法作品及书法评论多次刊发于《书法报》和《中国书画报》。(记录者:石连)
责任编辑:许峻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