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中华民国政府收回法国租借地广州湾
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这些年来,湛江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各种投资项目、文体中心、商业综合体
都在不断推进落实中!
然而
在一幢幢高楼崛起,湛江蓄势待发的同时
有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
那些已经消失了或者正在消失的东西
看看有没有勾起你们的回忆呢?
MEMOIRS消失的地标
消的地标
即便是历经沧海桑田,时光飞逝
在提起某个地方时
脱口而出的
还是那熟悉的老地标
赤坎立交桥康顺立交桥又名赤坎立交桥
是湛江市第一座
也是唯一的一座公路立交桥
陪伴了我们27年
三星汽车厂粤西骏马,湛江曾经的骄傲
同时也曾是湛江的“标签”
然而即使是兴盛一时的三星汽车厂
在时间面前
无比风光的过去还是显得“不堪一击”
华威饼干工厂华威饼干厂,湛江老品牌了
他家生产的各种饼干和糕点
特别是威化饼,更是家喻户晓
现在各大商场虽依旧有华威饼干
但已不是这个老厂生产的了
邮电局曾经的邮电局已经改建为
新的邮政大厦
湛江友谊商店湛江友谊商店
上世纪70年代就已是湛江地标
是当年人气火爆的商业城
随时代发展,其退出历史舞台
原址改造为后来的“广百”
广百百货广百百货湛江店
于年5月正式开业
是当时湛江“旗舰式”大型百货商店
曾在开业后12年内
累计实现销售额达13亿元
海富酒店那些年
海富酒店还是湛江的高级酒店之一
而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它
新格里拉酒店湛江新格里拉酒店于
年12月28日开业
现在已经被新酒店取代了
散步的时候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不禁令人唏嘘
湛江北站年建成启用
年停客运、年停货运
曾车水马龙、熙来攘往
旺极一时的湛江北站也消失了
MEMOIRS消失的“童年回忆”小时候总渴望快快长大
长大之后却又怀缅过去
那些年陪伴着我们的“老地方”
在我们想再去一次时
才发现TA们早都“不在了”...
天宫电影院天宫电影院的前身
是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
赤坎工人文化宫露天电影院
因供片不及时、室内设备残旧而改建“天宫”
而天宫电影院是赤坎后
学生时期看电影的“老地方”
湛新市场小时候常去的夜市——湛新市场
是湛江师奶们的淘宝圣地
一个承载着地道湛江味的“平民墟”
后来升级重建成为了江霞广场
不少品牌进驻,商品也渐渐高端起来
松林市场两场大火烧尽了这座市场的繁华
也埋葬了一代湛江学生哥的集体回忆...
现在的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停车场
斑驳的地面和墙壁似是
向人们诉说它曾经繁华过!
爱家超市湛江最早的超市
小时候,爱家超市还在国贸那边
日常采购都会习惯来爱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超市入驻湛江
终究难逃休业清场的命运
艺海影剧院位于工农路的艺海影剧院
建于年,经营了三十多年
曾是霞山区zui辉煌的影院
是湛江不少后的青春回忆
MEMOIRS消失的交通工具以前有钱的人
出门挥手就是
一辆夏利出租车...
夏利出租车虽然起步价只要6元钱
但出门能经常打车的
在那个年代才是真土豪!
三轮车以前的三轮车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载着人在大街小巷中自由穿梭
“有瓦遮头”刮风下雨都不怕
后来这种车因为安全隐患被取缔了
湛江公交小巴自营运开始
公交小巴陪伴湛江街坊
经历了8年风雨
小小的身体灵活穿过大巴无法到达的街巷
后因城市提质扩容而功成身退
摩的曾几何时
湛江街头的摩的大军比出租车都多
出门一招手几辆摩的到位
几块钱就能享受到风驰电掣的快感
MEMOIRS消失的味道小时候的零花钱少
有很多零食都很想吃但舍不得买
现在长大后有钱了
那份记忆中的味道却再也难寻回...
叮叮糖街头巷尾经常能撞见卖叮叮糖的大叔
大老远就能听见“叮叮嘡”的敲击声
小孩子就会迎着声音冲出门
买2块钱就能吃几天
现在我们可以买到各种有趣的糖果
却再也没有哪颗糖能牵动儿时的怀念
薯粉粒糖水小时候最喜欢就是吃薯粉制品
像薯粉索、薯粉、薯粉粒
口感“烟韧韧”,味甜
但是如今新式糖水成市场宠儿
薯粉索还能找到,薯粉粒却少见
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冬瓜糖小时候过年,家里必备的年货
莲藕糖、冬瓜糖.....甜腻,爽脆
最爱吃的冬瓜糖现在慢慢越来越少见卖
可能是因为冬瓜糖甜腻的口味
让越来越嘴刁的人逐渐不爱...
糯米糍粑小学放学时总是抱着期待
期待那个不常出现的“铁桶叔叔”
铁桶里是那糯叽叽甜丝丝的糯米糍粑
常常和同学仔拼着钱买上一盒解馋
而如今只能在心中怀念这份甜了
(来源:吃喝玩乐IN广州)
冰哥哥童年时期敲火爆的消暑冰棒
一包七个味道
小时候觉得五颜六色的好看又好吃
“斥巨资”买了和小伙伴分享
现如今长大了冰哥哥也已经停产了
MEMOIRS消失的老物什从前常常能看见、能使用的老物什
不少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
而现存的也正在消失...
运河肥皂湛江化工厂的“运河”牌肥皂
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凭票供应的日用品
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红色大摩以前还没有电动车
父辈出行几乎都是靠着这种红色摩托
使劲蹬离合,发动摩托
一点不逊色于哈雷,超拉风的
公共电话从前手机尚没有普及
只有少部分人拥有让人艳羡的手机
其他的出门在外都是
依靠路边蓝色的半椭圆外形的公共电话
MEMOIRS消失的行当bb机横行的年代,通讯真的不发达
一些叫卖通过最原始的呐喊
到现在,还留在曾经的回忆.....
挽面在街上还没有美容院的时候
挽脸阿姨的一条细棉线
两张凳子、一盒爽身粉
三两下就把脸上的杂毛清除干净
脸蛋瞬间就能变得光滑细致
剃头匠没有花俏的理发店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
在巷子里弄一张椅子就开起了发廊
他们手法利落,工具轮番“上阵”
不一会就让顾客面目一新
翻瓦匠从前基本上都是住瓦房
湛江又经常刮台风
每次台风过后,瓦匠的生意都会特别好
现在只有部分人家是这种屋顶
从前专业的翻瓦匠也少见了
炭画记得民治路东风市场附近的炭画摊吗?
在嘈杂的闹市中炭画师傅慢慢的画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
需要绘制炭画人像的市民越来越少
这门艺术也将渐渐消失.....
修理钟表钟表作为上世纪“三大件”之一
钟表维修业亦曾繁荣一时
到了八、九十年代,电子钟表盛行
这种修表档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
也渐渐少见...
弹棉花从前人们做棉被
都是选择这种会弹棉花的小店
声声弦响、片片花飞
一堆堆棉花在工匠手中被压成一床床被褥
这样做出的棉被很“实”,很是暖和
MEMOIRS消失的叫卖声小时候,常常可以听到的声音
现在也慢慢消失了
补镬(锅)头“补——镬——嘞——”这些人可以补铁锅
补搪瓷器皿、补铝锅水壶……
反正就是样样都精通
每次有人质疑问“你行不行啊?!”
他就会说修不好我就不收你钱
就是那么有自信有木有!
磨刀、磨铰剪用刀时总有不锋利的时候
人们都会用磨刀石摸一下继续用
有一些师傅头背着工具在大街小巷吆喝~
“磨、刀、磨、铰、剪、咯~”
这时大家就会花上点钱让师傅磨
动作快刀片又锋利
簸箕炊推车“卖簸箕炊~好食噶簸箕炊”
从前总有阿叔阿姨推着
架着两箩筐的三轮车在村里小巷叫卖
这个时候小孩子会拿着碗冲出门
帮衬买上几块钱簸箕炊
收瓶打气以前总能听到这熟悉的
“收~瓶~打~气”
回荡在街尾巷角里
如今大都用上了管道煤气
即使是瓶装煤气需要更换
一个电话煤气工人就送来了
很少听到这中气十足的叫喊声了
MEMOIRS消失的声音为食喵,煮糖giāo
煮无熟,烂哭喵
老大爷担支枪,打烂玻璃窗
人家要佢赔,赔粒话梅
话梅有只窿,通到文化宫
凳凳手,好朋友
你结婚,我饮酒
你打交,我帮手
矮仔国,摸头壳
走上山,被佬捉
走到半路执到只荔枝壳
又有得食,又有的嗦
又得舀水洗头壳
翁舅鼻吃母乳,母去村跟倒啼侬呀不使哭,买个饼鲁吃日逗
....
这些语言浅显,朗朗上口
但又极具城市特色的儿歌
好像要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
不管你在湛江生活了多久
这座城市都值得你用一生去感受
去保护我们该珍惜的东西
去珍惜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