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中学作文技法人物情感描写,呈现比陈
TUhjnbcbe - 2024/8/29 16:14:00
科学消除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m/

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孩子们已经学到了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也懂得了人物描写的所有方法,都要服从一个目的: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孩子们在答语文阅读理解题时,对上面的说法是轻车熟路,可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的情形,却不是那么令人乐观。

很多孩子作文中的人物,几乎见不到成型的具体描写方法。他们作文中的人物,几乎通篇没有一句直接的语言表达,都是间接陈述:诸如“妈妈说学习是很重要的”、“小华说他明天有事,就不陪我去图书馆了”这样的句子。

即使有些孩子在作文中加入一些人物的外貌描写,那也几乎是所有人长一个样子:浓浓的眉毛,大大眼睛,炯炯有神。孩子们只是听老师的要求,知道要对人物进行描写,至为为什么要描写,怎么样描写,掌握得还不是很透彻。

本文提出人物的情感描写,在定义上与孩子们所了解的五种描写方法有所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孩子们讲述一些写作的原理。

文章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而读者希望看到作中的人物,说到底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有某种性格的人。情感描写,成以看成是神态、语言、动作与心理描写的综合。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句:

刘英同学第一次上台演讲,她心里非常紧张,一是记不起背好的演讲词,心里非常着急。

这样的文段,放在作文中,老师大致不会批评,有时甚至会表扬孩子:知道在作文中加入人物的心理描写。但从创作的角度和要求来说,这样写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我们换一个写法看看:

刘英同学是第一次上台讲,当她走到台上时,猛然觉得大脑中一片空白,刚才还记得好好的台词,现在一个字都想不起来。她努力地回想着几台词的内容,双手不由自主地紧紧抓住自己的衣角。

改写后的文字,虽然没有用“紧张”、“害怕”的字眼,但读者从文字中分明看到一个紧张的小女孩子的形象。

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呢?我们会在后文为孩子们解释。

情感的作用

对于任何一篇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作品来说,我们不管它的题材是有何不同,但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情感”。

情感是所有人物说话、办事的核心,人物的情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了情感,人物的发展,故事的推进就没有依据,没了意义。没了情感,所有的故事情节就成了无关紧要的事件堆积,这样的作品,自然是吸引不了读者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读者看这类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情感层面的体验。读者想要和作品中的人物交心,而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娱乐。

读者希望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人物的情感,去比较自己的感受,去获得人生的体验与感悟。

语言情感信息和非语言情感信息

台词,或者说是人物的对话,是表现人物信念、想法的有效办法。要想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就要学会运用对话,或者说台词技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往往并不是单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人们在情感体验时,往往带着更多的身体反应,情绪越强烈,身体反应也越剧烈,动作幅度也越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而且,每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会用自己特定的方式或习惯去表现自己。

例如,在害怕的时候,有人会闭上眼睛,有人会抱紧头,有人会大叫,有人会狂奔。

我们在作品中刻画人物时,要懂得将人物的语言情感信息和非语言情感信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情感。

我们在刚才改写的例句中,就是采用了人物的非语言情感信息,来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的。

但我们在运作这种方法,也需要格外小心,不能过度使用。如果你一味依赖这些非语言的情感信息表达,那可能会使你的故事变成一部夸张的肥皂剧。

避免直接情感表达

人物的情感不是靠作者去“陈述”的,而是需要作者去“呈现”,只是,后者比前者难多了。

还是来看一个例句:

爸爸眼中充满悲伤,他告诉李明:“对不起,孩子,我们家恐怕不能留下你喜欢的那条狗了。”听到这话,李明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

这段文字写起来很简单,但读起来,就不是那么让人愉快。为什么呢?因为读者都是聪明的,他们能自己去找到答案,也希望由自己去找到答案,而不是由作者去告诉他,所以,读者从本能上会拒绝作品对人物情感的直接表达。

作品中,对人物直接情感的陈述,还会拉大作品中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我们来换一种写法,对比一下表达效果:

李明挺直了背,从在椅子上,他知道爸爸将告诉他最后的决定。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爸爸,希望能从爸爸的表情上发现一点什么。

爸爸没有正眼看李明,他一会挪一挪桌上的水杯,一会用手擦擦桌面。过了好一会,爸爸终于看着李明,“李明.....,那个....,你那狗,我们恐怕不能再养了。”

李明猛地站起来,被他撞倒的椅子滑过地面,发出很大的响声,与此同时,他冲出了房间。

看完这一段,读者应该能对李明的期待、紧张、爸爸的犹豫和艰难,以及后面李明的失望和愤怒,有了切身体会吧?

两段文字的对比,单从字数上看,就能明白:“呈现”比“陈述”难得多。但第二个例子的描写,很显然能缩短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方便读者将情感代入角色。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告诉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直接“陈述”的方法。既然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就应当具备某种使用的场合或情景。

这里要强调的是,孩子们在写作中描写人物情感时,如果更多地采取“呈现”情感的方式。我们相信,孩子的这种努力一定不会白费,而是会写出越来越优秀的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学作文技法人物情感描写,呈现比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