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钱包鼓了观念变了居民消费特点悄然在演
TUhjnbcbe - 2024/8/23 8:24:00

作者:储著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也“旧貌换新颜”,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观察与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及演变趋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普遍实现温饱,大部分居民陆续步入小康,少数人率先富裕起来,不同的经济条件让社会公众自然形成了不同的阶层。与此相适应,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层级特征。

由于社会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一,再加上个人能力与水平差异,社会公众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因经济地位的差异便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不同,日常消费状况也就明显不一样。

就当前中国来说,经济的发展己经让社会民众普遍实现了温饱。尚存的少量贫困现象也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驱动下逐步消除。居民消费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而全面爆发,价廉物美的低端消费品和低层次的生活服务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广泛欢迎,相关行业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少数人迈入富裕阶层。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在消费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高端产品与高档服务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标配。

夹在高低收入阶层之中的是为数众多的中间阶层。他们生活已步入小康,经济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日常消费时,己不再满足于原有的水平,消费升级是其日常生活的现实追求。

由于这几个不同阶层同时存在,所以我国居民消费从高到低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特征。

消费结构出现多重变化:一是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一降一升;二是住房、教育、医疗成为居民生活消费的“三座大山”,其中住房压力最为沉重;三是在服务消费中,信息、旅游、娱乐、健康、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增长最为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唱主角的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大幅下降,一直唱配角的第三产业逐渐变成了主角。其背后的一大原因是,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根本性变化:产品消费虽然数量、品种在增加,质量、性能也在提升,但其在总消费中的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各种服务消费,包括信息、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都在大幅增长,在总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提高。

如果以居民单项消费金额多少来排序,位列前三位的则无疑是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虽然住房具有投资功能,投在这方面的资金并不都属于消费,但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体验来看,住房消费占消费大头应该是无异议的。这方面,租房者感觉更为明显。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现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已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价格不断攀升的学位房、越来越庞大的出国留学与游学队伍,背后支撑的都是由一个个家庭汇聚而来的巨额资金。这些教育支出成了当前居民消费的重要一极。未来这一极份量还会不断增加。

吃饱穿暖以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如何才能保持健康呢?一靠锻炼,二靠适当的护养与保健,而这些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或用来购买相关器材和产品,或用来接受相关的服务。此外,中国老龄化时代己经到来,老人越来越多。受自然规律影响,整个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增加。这两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就必然会迎来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消费需求国际化倾向初步显现:一方面消费产品与服务的进口,数量在持续增长,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出国购物与享受境外服务的人越来越多。

多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度增长。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进入到国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居民消费相关,大到汽车、飞机,小到肥皂、牙膏,品种非常多。与此同时,服务进口也在明显增长,不管是金融、教育,还是医疗、保健和文体、娱乐,都有外资机构入驻中国,向中国消费者提供这些方面的服务。

当然,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消费产品与服务的进口,无论总体规模还是品种类别都还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扩大开放,大幅增加消费产品与服务的进口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让我国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一般来说都是消费能力比较强的,他们出国以后,不仅要享受观光、食宿、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还喜欢把旅游团变成购物团,在境外大量购买各类消费品。这些服务与产品所耗费的资金都属于消费支出。近年来,这方面的支出一直在持续增长。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产品消费方面的分界线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消费品涌向农村,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日益“都市化”;与此同时,在服务消费方面,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差异仍然十分显著。

以前农村与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相互之间隔着一条深深的鸿沟。如今,这种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日益向城市居民看齐,消费品使用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通畅的信息、发达的交通,再加上无孔不入的便利物流,让农村居民在消费品的获取方面已经与城市居民没有太大的区别。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不一定比背负房贷压力的城市居民弱。因此,随着农村居民日常生活“都市化”倾向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争相涌进了农村市场。

不过,现阶段在服务消费方面,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仍然存在着明显差异。不管是金融、教育、医疗,还是文化、体育、娱乐,相关机构的设置农村都无法与城市相比。硬件条件不具备,软件也就无所依附,这就导致农村生活服务供给严重短缺。这样,农村居民的服务需求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鉴于此,将更多的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推向农村,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相关企业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日常消费也在不断升级。在此过程中,有两种现象逐渐显现出来:一种是良性的,如居民消费整体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一种是非良性的,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生活浪费现象严重、消费陷阱与消费欺诈不时出现等。

一个人如何消费与其收入和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收入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日常消费向更高层次升级就成了必然趋势。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体现在质与量上,还体现在消费文化上。客观地说,中国人整体素质这些年有了明显提高,社会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与完善,受此影响,我国居民日常消费时所表现出的文明程度也在显著提升。这方面在大中城市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一些。如人多时自觉排队、就餐时不大声喧哗、尽量不用塑料袋、注意环保、用水用电时厉行节约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趋向,需要继续大力提倡并尽可能地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加以鼓励与引导。

收入增长也导致日常消费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疯狂追逐奢侈品、用餐时浪费严重、诱导人沉迷于游戏之中、过度偏好进口消费品和服务等。这些现象很多都与观念和习惯有关,要想彻底加以改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同时也要通过一些制度与规则来进行限制与约束。

从居民消费与服务的供应来说,目前主要问题是:有些产品品种不够多、质量不够好,有的甚至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毒奶粉”等。服务方面则表现在供给有缺口,难以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服务质量差,让民众不满意;此外,服务陷阱多、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让民众防不胜防,愤怒而无奈。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轻工业与第三产业,促使其数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外,就是要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

目前我国社会已步入新时代,我们相信,我国居民消费仍将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民众的满足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必将会随着这些变化而越来越强烈!

1
查看完整版本: 钱包鼓了观念变了居民消费特点悄然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