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河南邓州一女子意图跳河轻生,有围观男子边拍视频边起哄“你倒是跳啊”,引发众怒。据悉,当时女子在邓州一大桥上哭得很伤心,情绪非常激动,有人试图将其拉回,却被该女子大声喝止别拉我,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一男子边录视频边冲女子喊你说别拉我,你倒是跳啊。女子随后坚持不住,掉到桥下河中。这时刚才的起哄男子又补充嘲讽:哎,这女的会水啊。
救援队随即展开打捞和救援工作救起了女孩。今日当地公安通报,该男子,现场起哄怂恿,涉嫌寻衅滋事,处以行拘9日的处罚。目前,跳桥女子已由家人接回。
男子嘲讽他人跳河轻生的行为应当被严惩,但痛心的是这样的事情似乎并没有减少。
鲁迅在百年前就写过:“其实,则趁机起哄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样,数不在少的。”这句话放到今天依然适用,围观起哄甚至怂恿者永远不缺。每一个绝望的人站上高楼,总能吸引来众多乌合之众,在楼下仰着脑袋此起彼伏的起哄。
大家是否还记得年那位因没有救到人而哭的撕心裂肺的消防员?年6月,一名19岁的甘肃女孩李依依,爬到百货商场的8楼意图轻生,楼下很快围聚众多路过的看客,举着手机拍摄着楼上的女孩,欢呼、起哄、怂恿。在长达4个半小时里,除了当地公安、消防在紧急施救外,底下的人群不仅不劝阻开导,反而一个个冷嘲热讽、鼓动怂恿:“怎么还不跳?”“你倒是快跳啊!”“在那里犹豫什么?丢不丢人?快跳啊!”
最终被抑郁症折磨3年的李依依,松开消防员的手,从8楼跳下,看客们一片欢呼,甚至将此事作为炫耀的谈资。有视频显示,女孩跳下后还有围观女子脸上满是笑容。
年一位四川青年小曾在微博直播自杀,在随后的直播过程中,引来了数万条转发和评论。在某个时刻,小曾动摇过自杀的念头。在微博上留言“老子不死了行不行”,40分钟内数百条留言涌进了这条微博下方的评论,有人说“不行”,有人说“你赔我流量”,也有人说“你必须死”。尽管有网友试图阻止小曾自杀。但咒骂的留言太多,每刷新一次就会多出一百多条。劝慰的声音瞬间被淹没。
在熟人紧急联系了泸州警方,当房门被小曾的舅舅撞开,家人和警察进入现场时,他已经失去了意识。不久后,小曾在急诊室里停止心跳。
网络时代,让那些丧失人性的起哄变本加厉,除了现场围观的看客高声叫嚷,缺席的看客也不愿意错过热闹,隔着薄薄的屏幕大声嘲弄、耻笑,完全失去了生而为人的底线。
悲剧的酿成,当事人的经历是重要肇因,但围观者的暴力,也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过去生活条件艰苦,许多家庭苦苦支撑,很少听到有人自杀;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却经常爆出有人自杀的消息。社会的飞速变化,人性的贪婪丑恶,法律的缺失与薄弱,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都是造成轻生者对其生活失去希望的原因。
诚然,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个生命得来都不易。母亲十月怀胎,经历痛苦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又经过无数生活的艰辛才将孩子抚养成人;而孩子也要经历学习、成长、成家、养育儿女的过程。选择轻生是对父母付出的不敬,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但倘若不是围观者的嘲笑和怂恿,轻生者也许并不会选择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事。他们并非全部都是生无眷恋,有时候,一个关爱的眼神就可以唤回他们。但是,轻生者们往往迎来的却是冷漠的围观群众,几句话就足够摧毁他们最后一丝对生的希望。
对于处于绝望境地的人来说,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抑或是一个温暖的拥抱都有可能让他重拾信心甚至再次燃烧对生命的渴望。退一步说,就算你不愿意提供个肩膀,但绝不应该乐呵呵做把他人推入深渊的那双手。
从女孩李依依对身边救援人员的最后一声感谢来看,她也明白这个世界上有缕缕美好,只不过围观群众的起哄,掐灭了这一缕对生命的留恋苗头。
我们很难要求围观者做一名合格的施救者,因为这并非他人义务。但这不应该成为“围观者”对生命逝去不尊重的理由。将跳楼当成肥皂剧,将跳楼者视为表演者,眼见悲剧即将发生,围观者不思救人,反倒比当事人更快进入看客角色。假如跳楼者头破血流,看客们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喝彩鼓掌,以为这结局果然刺激耐看。假如跳楼者得救无碍,看客们则一边悻然散去,一边惋惜这结局竟然不遂人愿。
如此丧失人性的行为令人愤慨,但更遗憾的是,起哄怂恿还不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只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缺失行为,在这个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多点善良和温柔,不要做夺走他人生命的刽子手,社会的变好真的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