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壹先知
如今在中国社会里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刷小视频!日本ZDNetJapan网站发文称:中国青少年开始刷某音随着智能手机迅猛发展和高度普及,中国青少年群体也渐渐玩起手机,变身为潮流达人。每天刷某音是这群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事情之一。
而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曾刊登文章称:在中国某音深受青年人喜爱,只需乘坐中国任何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就可发现有很多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看,屏幕上滚动着源源不断的视频。
视频中充满着搔首弄姿、过度性暗示或推崇不良生活方式的片段。中国的年轻人似乎都沉迷于此无法自拔着堪比21世纪的鸦片。
确实,小视频能给中国人快乐且笑点足够密集,几秒钟就能让人哈哈大笑。可是,刷这些真的能解压快乐吗?否也!
(壹)
越快乐的东西,我们更应该越警惕!
某位著名心理学家发现,有一样东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难以戒除。它们就是一切娱乐产品——游戏、八卦、直播等等。
这些产品背后有着强大专业的团队,他们会根据大众的心理,设计出一环扣一环的产品,它能不断刺激你的神经,让你感到快乐、欲罢不能。而这些产品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
这精神鸦片致使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很难去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锻炼。它会让你快乐的阈值变高,你没法习惯长时间的付出来换取一些快乐,除了这些让你爽爽的“电子毒品”,你实在无法再对其他东西感到快乐。
(“奶头乐”设计者是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大战略家。他不用一兵一卒,就让十几亿中国人中了圈套,陷在“奶头乐”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贰)
寻求快乐的方式正在拉开阶层的差距
快乐是人类的追求,不过追求快乐的方式,正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原因。社会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发现越是处于底层的人越是会用一种消耗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肥皂剧、毒品、电子游戏。越是处于高层次的人,越是会用一种补充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跑步、阅读、学习。
这跟著名的“奶头乐理论”很相似。年,这些精英们就提出了“奶头乐理论”。就是批量生产出大量的娱乐产品,通过这些娱乐产品,让大众都能够沉迷于肤浅的快乐中,从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就像是给啼哭的孩子一个奶嘴。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世界上20%的人拥有世界上80%的财富,要想让精英们继续高枕无忧,让大众们不争夺、不反抗,那么就用各种肤浅的娱乐产品,哄得他们开心就好。想·当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投入少、快感足的“奶头”时,看上去你是收获了快乐,实际上却是在加剧阶层的固化,加剧你这一代的固化,加剧下一代的固化。
(叁)
中国人的不快乐源于你在熬生活
某音为何在中国能火起来而不是生活更加富裕的欧美国家?那是因为中国人不太快乐!《新周刊》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人最缺的就是快乐,在中流砥柱的80后中,感到快乐的人只有可怜的0.91%。粉丝们给我们留言感慨最多的就是房价、医疗、教育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中国人心中“家”的意义是什么?
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漂泊的心安定下来,你就有了底气,有了尊严,有了安全感,有了幸福。因为房子,我们不敢病不敢死;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也不敢任性不敢辞职,只能咽下所有委屈。因为买房,我们只能节衣缩食、消费降级,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现在的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确实,生活对谁都不仁慈,它总是想着法会刁难你。如果,你在被生活刁难的时候,只是刷着小视频、捧着综艺,想在哈哈哈声中熬过这些艰难时刻,到最后你会发现,越熬越心酸。
时间从来不说谎,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你在浅层次的快乐中,挥霍你的生命,你最终拥有的只是短暂的热闹,和长久的空虚;当你在深层次的快乐中,给你的生命充电,你最终拥有的是长久的幸福。(作者
壹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