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在其代表作《喜宝》中以姜喜宝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才貌双全但家境窘困的剑桥大学高才生姜喜宝在从伦敦回香港的飞机上,结识了热情单纯的富家女孩勖聪慧。
从此,两个女孩开始了她们命运的交汇。
小说中喜宝的母亲在喜宝回家不久便改嫁给了一个澳洲人,而不是像电影中处理成病死。
(墨酱本文说的“电影”,均指年版《喜宝》)
一个除了美貌什么都没有的年轻女孩,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最容易想走捷径。
当喜宝通过聪慧结实了她的父亲勖存姿之后,这样的念头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
01一切来得太容易,认真便没有了意义
生活无着落的时候,勖先生向喜宝抛出橄榄枝。
为了生活费与学费,喜宝在短时间内便迅速做出决定:她愿意出卖青春与自由,同意勖先生将她买断。
我绝不想回香港来租一间尾房做份女秘书工作,一生一世坐在有异味的公共交通工具里。这是我一个堕落的好机会,不是每个女人可以得到这种机会。
喜宝起初是非常通透的,她不仅自甘堕落,而且在堕落之后也十分明确自己的身份。自己不过是勖存姿养的的金丝雀,谁也不用太过较真。
这时的喜宝还有非常高的意念:念完剑桥法律专业,然后做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至少比打字员好很多的那种日子。
成为富豪的“金丝雀”不过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手段。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逐渐瓦解了喜宝的意念。
贫穷限制了喜宝的想象力,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她才发现勖存姿远比她以为的更有钱。
原本我只以为他可以替我付数年学费,使我的生活过得稳定一点,但现在我的想头完全改变。勖存姿可以使我成为一个公主。
喜宝的确很快便像一位真正的公主那样:拥有一座城堡,一匹马、一条项链都足以证明她的身价;有机会出入上流社会,且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谈吐不俗。
可是,天生的公主和后天养成的公主,终究是不一样的。
因为,人生是存在许多缺口的,而一些缺口,是钱也无能无为的。尤其是后天纯粹用钱堆出来的那种“公主”,她们很容易被物欲裹挟,迷失在舒适的生活里。
后来喜宝无心于学业勖先生请人帮她做功课的枪手。这让喜宝越发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认真便没有了意义。
于是,很快,喜宝便放弃了学业,后来哪怕学校打过几次电话,即便勖先生都鼓励她继续学业,喜宝对曾经无比重视的学业也没有什么感觉了。
她彻底麻木了。
由一个有上进心的女学生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
02爱情仅靠物质维持,还真不行
正如勖存姿所说:“历古至今,年轻女孩子从没对有钱的老头忠实过。”
小说中的喜宝在得到衣食无忧的生活之后,便开始有意无意地追求爱情,尤其在唯一的亲人母亲自杀身亡后。
在喜宝与勖存姿的故事开始之前,勖存姿问过喜宝,“在生活中,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喜宝回答:“爱”,“被爱与爱人,很多爱。”
然而这与喜宝排斥爱、追求好的物质生活并不矛盾。
从出身环境看,从小父亲对喜宝母女不管不顾,母亲整日在外奔波忙于生计才勉强给喜宝基本的物质上温饱的满足,作为至亲的父母都不曾给过喜宝足够的爱,喜宝对爱是十分迷茫的。可以说,喜宝在物质上与情感上都是匮乏的。
更糟糕的是,贫穷的母亲却对喜宝“富养”:
母亲一直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进贵族学校;没有钱买洗发水,便用肥皂粉洗头;为了让喜宝上英文中学,母亲在亲友之间讨旧书本省钱;母亲用公司送的日本双程往返飞机票换成了单程伦敦票,加上三千元港币的储蓄,就这样把喜宝送出了国;这对于喜宝来说苦日子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为了生活,为了好好的活。喜宝早在十三岁时就学会叫男生付账,懂得如何讨好他们。
所以,对于喜宝来说,对方的爱必须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要看得见摸得着。
喜宝后来说,她爱勖存姿,因为他确实近乎无限地满足了她在物质上的所有要求。
这些真的足够吗?
当然不够,只有喜宝自己知道她与勖先生之间的感情并不是爱,不然,她何以流连于更优质的心灵契合之爱呢?
与剑桥大学生丹尼斯阮、宋家明、勖家长子勖聪恕等虽然都有暧昧,但喜宝对此类年轻的男士并不十分感冒。
真正让喜宝动心的是一位剑桥物理教授汉斯,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瞒不过勖先生,汉斯很快死于一场“意外”。(电影中死于勖先生枪下的是宋家明。)
拥有最美丽的马,最美丽的车,最美丽的房子,最美丽的项炼的“公主”,喜宝却越来越不快乐。
墨酱想到张爱玲《金锁记》中那个为了钱、为了虚荣心主动嫁入豪门的曹七巧。以她的出身,只能配患有“骨痨”的二少爷。
可是,当曹七巧得到花不完的钱时,不仅自己陷入巨大的空虚中,还要拉着亲生儿女一起下地狱。
人是群居动物,人是需要健全的亲密关系的。
钱是可以带来许多安全感,但钱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03独立女性,不是空喊口号
喜宝由剑桥高材生堕落为毫无感情的金丝雀,这种历程听起来让人觉得惋惜,但是绝不是仅此一例。
很快喜宝见到了她的前身——她接济了一位勖先生以前的“朋友”,一位比她稍长三岁左右的金发女郎,略微熟悉了之后得知,那位金发女孩曾经也是巴黎大学美术系学生。
而金发女孩拥有了十辈子都无法花光的钱之后,便陷入巨大的空虚与无聊之中,于是开始赌博,再到后来一无所有。前车之鉴让喜宝陷入思考。
在喜宝堕落、麻木的同时,勖家也发生了许多大事,聪慧远离是非之地,去过了一种平淡的生活,宋家明在修道院出了家,聪恕进了精神病院,聪憩自杀……
而喜宝也开始了救赎之路,她安慰勖夫人、帮助聪憩抚养幼儿、试图唤醒聪恕……
几场爱恨纠葛下来,在故事快到尾声时,姜喜宝与勖存姿之间的才产生了几分“君生我未生,我我生君已老”的古老爱情的味道。
故事的最后,勖存姿死了,喜宝也得到了丰厚的遗产。她还会有怎样的故事呢?亦舒写道,“勖存姿的故事是完了,但姜喜宝的故事可长着呢。”
很明显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结局,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张爱玲的《金锁记》中有类似的结尾: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而电影中却简单粗暴地“安排”喜宝从勖家出走,喜宝这几年的时间已经过惯了安逸的生活,突然地离开勖家谁能确定她有能力养活自己呢?
墨酱觉得原著中那个开放性的结局就很好,大可不必强凹“独立女性”的人设。
“独立女性”也绝不是出走、喊口号就能够迅速变身的。
鲁迅在《娜拉出走后怎么办》中说,“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鲁迅先生并不讳言金钱的重要性。
而身处香港这样快节奏、高度物质化的都市,亦舒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因而她对喜宝是带有一些理解与怜悯。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不劳而获”似乎就是女性独立与立足社会的劲敌,亦舒所写的《喜宝》不仅是香港社会中女性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当下女性共同面临的问题。
或许,像聪慧那样的选择就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吗?亦舒笔下这种“聪慧式”的女性还有如《我的前半生》中年遭婚变的子君、《流金岁月》中经历家庭变故的蒋南孙等。
聪慧、子君、蒋南孙们的选择也许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但最起码,思想上的独立是女性人格完整性的基础。
《喜宝》原著最后那个开放性的结局,值得每个女性深思。
这世上有的路,一旦踏上就难以回头。所谓“捷径”,很有可能带人迅速堕入深渊。
拥有自信,明确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艰难,但却很踏实。
既要有相信爱的能力,也要有能力让自己活得漂亮。
没有人能赎回过去,即使有混沌的往昔,你也要相信前方的路,还是可以走出新天地。
转载需授权,私自搬运必究。
亦舒作品:喜宝(精装典藏版)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9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