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鲁迅和莫言写作思想的区别4价值和功能
TUhjnbcbe - 2025/5/11 11:06:00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文学的价值和功能有很多,我主要从真、善、美三个方面,来分析、归纳和总结。

真:认识和教育

文学概念上的‘真’,不是对现象的本质作客观抽象的概括,而是以人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真。

文学可以虚构、夸张、荒诞,但如《文心雕龙》中所说——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想象的奇特、文词的华美都不能有损于文艺的真实。即文艺化处理,也应反映真实,表现真情。

大家熟悉的人物如狂人、阿Q、孔乙己等,熟悉的象征如‘吃人’、‘人血馒头’等,在此就不详述,我说说两个大家相对陌生的人物。

(1)《肥皂》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四铭

四铭表面道貌岸然,却满肚子男盗女娟。口说同情十八九岁的孝女,又不予一点施舍;表面赞美孝行,实则迷恋女色,念念不忘流氓光棍的话:“你只要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

他满口旧思想旧道德,反对女学倡导复古,诽谤五四运动,攻击妇女解放运动。

女孩子念什么书。女人一阵一阵走在大街上,已经很不雅观了,她们却还要剪头发,我最恨的就是那些剪了头发的女学生。

小说生动勾画了四铭的伪君子形象,批判了其打着‘昌明国粹’的旗号,鼓吹‘读经救国’的虚伪。

(2)《伤逝》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子君

子君是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敢于蔑视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为自由恋爱发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在非议和冷眼中,她和挚爱涓生同居了。她很快就被家务包围,不再读书,不再思想,乐于做饭做菜,喂鸡喂狗。性格也变得虚荣怯弱,成了依赖丈夫生活的小女人。

当涓生因人作祟被辞职后,他发奋谋求生计,觉得碌碌无为的子君‘捶着自己的衣角’,拖累自己去寻求新生路,以致最终二人的爱情破裂。她回到封建旧家庭抑郁而死,埋进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涓生感到愧疚和自责,并说自己要‘为子君,为自己’,‘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小说揭示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对于低微的广大中下层人来说,依旧无法逃脱旧社会的大牢笼。

鲁迅笔下的人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大多数底层人民,向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冲锋陷阵的英雄。

反观莫言的小说,尤其他歌颂母亲的《丰乳肥臀》,肆无忌惮的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详述请看第二篇《共性和个性》。

把波澜壮阔、进步与代价并存的复杂厚重的历史,以个人情感、预设立场、双重标准,浓缩为少数人物病态扭曲的生活史;对‘恶’极尽夸张和铺陈,无视历史的总体正面意义,将历史记忆异化为泯灭人性的单一史。

个别性前提得出普遍性结论,诱导读者把事物碎片等同于真相本身,导致读者对真实的社会和历史认知偏差。

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之名,行‘历史虚无主义’之实!

号称是乡土文学,我看是地主文学。还什么寻根文学,寻地主的根?或者男性的那‘根’?真担心子孙后代问:地主老爷那么好,为什么要起来革命?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读鲁迅的小说,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读莫言的小说,会小孔成像、一叶障目。

善:道德和伦理

文学要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幸福的向往,人文的关怀。并非说文学就要描写‘善’,教条或脱离实际地求‘善’,也可以描写‘恶’,但最终是体现惩恶扬善。

《生死疲劳》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其实更乱,上图无法完全呈现。里面也是充满各种‘善’的,不过就是对地主和右派的善。佃农长工、劳动人民自然是虚伪、偏执、病态的。

莫言小说中充斥着强J通J乱L,甚至还有人S,而且借以人性或爱情的名义来正名,对此类行为持肯定态度。他摒弃了道德和伦理,没有善恶对错之分,一切皆可为。

如在《红蝗》中,对人类升华出这样的判断:“人,不要妄自尊大,以万物的灵长自居,人跟狗跟猫跟粪缸里的蛆虫跟墙缝里的臭虫没有本质的区别,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最根本的标志是:人类虚伪!"

‘人类是丑恶无比的东西’,虽说这是小说人物的话语,但也可以一窥他的认知。如果他非要混淆人性和兽性,对所有人的认知都是这样,那也行。

可他总强调说真话,正视人类之恶,认识自我之丑,才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却偏偏不去揭露地主的恶,还乡团的丑,还把母亲塑造出伟大无私的圣母。

他总标榜要有人文精神,实际完全没有。语言的聒噪和思想的沉默,表现的是一片废墟的精神家园,低俗的消遣和发泄,荒腔走板毫无启蒙价值。

毛主席说:有些人对人民的事业,对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战斗和胜利冷眼旁观、毫无兴趣,他只关心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这种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根本不愿意歌颂人民,更不愿意在大战背景下为人民鼓舞斗志和胜利信心。

美:审美和美育

关于审美的分析,第三篇《审美和审丑》里有详述。

莫言对丑的病态追求,不只是以丑为美,而且以美为丑。毫无理性批判的态度,看不到哪是调侃、哪是反讽,字里行间都是津津有味的咀嚼、把玩和欣赏,怎么恶心怎么写。

媚丑不是审丑,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是希望,感官刺激不等于精神愉悦。博眼球的媚丑,无底线的放纵,不节制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

莫言曾说:“庄严朴素的创作者,不接受任何艺术原则的指导,不被任何清规戒律束缚。”

这种抛开现实生活基础,只讲所谓的‘自我’,只会导致唯心主义的‘唯我论’。总去批判这批判那,却不进行自我批判,丢失知识分子的基本责任。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崇真、扬善、赞美是文艺创作的原则。如果知识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脱离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又怎么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呢?

打着‘揭露反思’、‘反映历史’、‘真实人性’的口号,劫持我们审美权,解构我们的历史解释权,消解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以贬低祖国获得欧美赏识的内核,越来越不受社会主流的待见,所以才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驳斥。

没有哪个实现复兴的文明,会允许它成为主流。这跟是否包容无关,而是自我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不会接受以批评之名,行自虐自贱自残之实。

引用孔子诛少卯正的话,来评价莫言是比较恰当的: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这不是上纲上线,文学不能泛政治化,也不能去政治化。苏联解体才过去几年,阿拉伯之春才过去几年,更别提19年的香港,现在的毒教材……我们就忘了西方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吗?

毛主席曾说:“仗我们是不怕打的,帝国主义要想’和平演变’我们这一代人也难;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讲了。中国人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啊?”。

毛主席接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是要认真汲取的,要防止被zc阶级思想‘和平演变’了;否则,我们这么多革命烈士的鲜血不是白流了吗?”

包容不等于纵容,面对歪曲丑化祖国和人民的作者,我做不到以平常心待之。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有喜怒哀乐就会直接表现出来。

别说什么交给历史去评判,你我都是组成历史的一部分。对低俗媚丑的文学,进行批评也是国民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国实现复兴,最重要的标志是国民的人格独立和尊严的复兴,而不是某种渴望被西方认可的扭曲心态。

我知道我人微言轻,写了也没几个人看,还被各种冷嘲热讽——井底之蛙,没资格评价,羡慕嫉妒恨,蹭热度为流量,狭隘偏激煽风点火……

我以鲁迅的话来自勉: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和莫言写作思想的区别2取材:共性和个性

鲁迅和莫言写作思想的区别3:审美和审丑

#知识创作官#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迅和莫言写作思想的区别4价值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