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书籍装帧权威力作,手把手教你打造手工精装 [复制链接]

1#

以社科文献出版社旗下甲骨文品牌推出一系列特装书为标志,自年起,以书口刷边、喷绘核心的“特装书”走入了广大读书人的视野,其中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湿拓版《白鲸》、甲骨文丛书结合了“毛边、刷边、撒金”三种工艺的《王朝:恺撒家族的兴衰》,以及译林出版社套色喷绘的《梵高传》,甚至被不少网友誉为“三大封神之作”。

事实上,特装书作为西方书装的一个门类,几百年来已逐渐演变为一门艺术,很多西方名著都会进行特装本制作。特别是19世纪初期,西方书业印装分离,顾客可以一帖一帖购买书页,再自行寻找装帧工坊定制书籍,不同的书籍装帧工艺也体现着收藏者的品位。

而此次由译林出版社出品、英国著名书籍装帧大师道格拉斯·科克瑞尔创作的《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一作,无疑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本书虽创作于20世纪初,但是其对手工装帧工艺和过程的详尽描述,使之至今“依然是行业标杆”,极具可读性和实用性。因而,无论是对制作手工书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希望了解书籍修补工艺的爱书之人,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书籍装帧师的“工匠之心”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机械化造书,逐步替代了传统手工制书行业;而如今智能化阅读的盛行,则令批量出版的纸质书籍陷入了窘境。不过即便如此,手工装帧这门传统技艺并未因时间的流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相反,它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并长久地保存了下来。

而作者则借由本书,将手中造书的全过程,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从书页的折叠裁剪,到各种插图的处理手法;从书页的上浆修补,到环衬的选择与制作;乃至书籍缝订、上胶、扒圆、起脊、切口、烫金,直至最终封面的制作,其讲解涵盖了手中造书的方方面面。

同时,每一个环节的内容也绝非泛泛而谈,除了基本操作外,其中还不乏细节上的指导和传授。譬如在检查书页环节,作者不仅详细地描述了快速检查的手法,还配上了相关插图进行说明;而在折叠书页方面,更是直接以八开本、十二开本为例进行说明,使读者更容易将书中的内容融会贯通。

这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书籍装帧师对书籍平整度的把控,这一观点几乎贯穿始终。这种平整度既体现在严丝合缝的要求上——譬如有折叠地图插页的书本,需要在书脊处添加与地图折叠后相同厚度的保护条,以便书本在装订后能正常开合;同时也体现在各种力的平衡上——例如在后期装饰中,书封会不可避免地稍稍往外弯曲,环衬在粘上收干的过程中,会拉紧书封,向里弯曲。两相抵消,书封就基本平直了。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必抱怨作者在使用浆糊时,总会不厌其烦地强调“注意里面不能有结块”,只因为这是保证粘贴平整的关键;也无需觉得作者提醒“垫上纸张操作,以免弄脏”多余,毕竟任何不可预知的脏污与痕迹,都会导致前面的努力前功尽弃。

而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存在,让我们得以见到书籍装帧师们的“工匠之心”。

关于造书材料的忠告

“毫不夸张地说,过去三十年内装帧的皮面书,其中的百分之九十,都需要在今后的三十年内重装。”而究其原因,除了藏书环境不利于书籍保护外,材料的选择、处理方式不当以及错误的装帧方法,同样成为了书籍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

由于皮革鞣制过程中残留的游离硫酸、以及人工纹路的压制和不当的染色,使得用作书封的皮革寿命大大缩短,特别是手工装帧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书籍情况对皮质进行削薄处理,这使得原本就缺乏长久柔软度和韧性的皮革进一步雪上加霜。

加之装帧师和图书管理员并不具备选择合适装帧皮革的资质,因而装帧用皮革急需制定出一个业内标准,使得任何用于书籍装帧的皮革都可以通过这种测试,来判断是否适合用于装帧。

而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内页的纸张质量上。“出于对纸张巨大的需求量,再加上现在几乎任何纤维都能拿来做纸,以致最近几年生产的纸张大概是历史上质量最差的。”

根据年发布的艺术协会委员会报告,造纸用的纤维可以分为棉麻、木纤维、草纤维以及机制木浆四类,对有永久价值的书籍和文件,应该按照这个顺序选择所使用的纸张。如果品质低劣的纸张只用来印刷报纸,或者其他临时性读物,那就无关紧要,但实际上这些劣质纸张也经常用来印刷具有永久文学价值的书籍,那么问题就严重了。

譬如去年年底由豆瓣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等小组发起的抵制轻型纸“运动”,便是由此产生的。“轻型纸”的使用最早源于欧美国家,他们将一些廉价又速读的小说,用轻型纸做成一手可握的“口袋书”,方便人们将其塞在牛仔裤口袋里,以便能在地铁上阅读。

在数字化阅读普及之前,国内由轻型纸印刷的书籍以其低廉的价格,确实令出版商获得了不少红利;然而随着数字化阅读群体的不断扩大,纸质书的使命已从“向大众传播内容”,逐步回归“专业学术、个人收藏”领域,即为“看一遍内容”而买纸书的人越来越少,真正买纸书成瘾的人,要么是需要反复翻阅的专业书读者,要么就是有特殊意义的签名本收藏者,而这时轻型纸的问题便彻底凸显出来。

由此可见,即便已过百年,作者有关造书材料品质的这些主张,仍值得当下的购书者和出版社认真思考。

修复和保护书籍的小技巧

书籍在翻阅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譬如书页撕破、沾上油渍、泥渍、油脂以及手指印等等。而作者在讲述造书的过程中,穿插着传授了很多修复书籍以及保管书籍的小技巧,对于爱书人士而言,这些来自权威人士的建议无疑非常实用。

譬如倘若书页不幸被撕破,但其边缘还有些许重合处,作者建议将其直接粘合的同时,再用一小片削薄的纸片进行加固;而去除油渍、泥渍、油脂以及手指印的过程,则更像是一场化学实验——肥皂、黏土、生石灰,以及细海绵和熨斗,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便能帮你解决各种污渍所带来的烦恼。

而对于书籍容易长霉这一问题,作者则建议不要把书架靠墙放置,也不要把书放在地板上,书架四周要保持良好通风,以免湿气对书籍造成损害。毕竟梅雨天气或湿气比较大时,书籍常常会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潮气,页面变成波浪形,因而为书籍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万一条件不够,也可以像不少书籍爱好者那样,将看完的书用保鲜袋装起来,或是再次进行塑封,并在书柜里摆放除湿袋,都可以有效抵制潮气对书籍的侵袭。如果书籍已经出现霉斑,则需要及时把书拿出来透气吹干,书架也要彻底清洗,找出潮湿的根源,采取措施补救。

而书籍长虫则是书友们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头疼的问题。而作者在书中也传授了“查虫大法”——如果扇动旧书的书封时有细尘扬起,或者书架上放旧书的地方有小堆细尘,就说明书里可能有书虫。对于已经长虫的书籍,可以将它同浸过乙醚的面团一起放进密封的盒子里,并且需要间隔几个星期就做一次,直至虫卵全部孵化。

当然最简单的除虫方法,还是在书本后面,特别是书虫出没最集中的地方放几块浸过松节油、樟脑油或烟草的麻布;若是没有这些材料,洒些细胡椒粉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以说,《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一书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本手工精装书诞生的过程,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让书籍伴随我们更长的岁月。而那些伴随自己走过匆匆岁月的旧书之所以有味,不仅是因为其中的故事曾感动过我们,或者帮助我们走出人生困境,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72.5购买已下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