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吉林美食探源小豆羹 [复制链接]

1#

欢迎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老欧的精彩演播:

听闻甜食除了导致发胖外,还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上瘾。嫣然一笑,难怪自己时常半夜三更跑出去买小豆羹,原来是多巴胺导致的身不由己在作怪啊!

作为中国社会承前启后的70后,在我的食谱中,零食的档次有些参差不齐:瓜果梨桃、黄瓜柿子、面包花卷,一概来者不拒。其中自然少不了福源馆的江米条、蜜馃、槽子糕等传统饽饽,也时不时来点儿老赵家的酥饼、油茶面之类……总之我喜欢带些甜味儿的零食,却不喜欢直接吃糖块。而其中让我释放多巴胺最多的甜食,当属吉林市食品厂生产的小豆羹了。

小豆羹算是吉林市的一种特产了,网购盛行前,在其他城市基本不容易买到。不在吉林的日子,想吃这口儿时就只好用羊羹,甚至果冻替代。我曾在北京和沈阳吃过袋儿装的羊羹,不知是不是吃惯了吉林的小豆羹,总觉得外地的羊羹口感有些粗糙。《吉林特产风味指南》专门有词条记载了吉林市食品厂生产的山宝牌小豆羹:以吉林特产红小豆为主要原料,又配以蔗糖、液体葡萄糖、琼脂等成分。含有较高的钙质、铁质和红色素,食之营养丰富,消暑利口,还具有坚骨补血的功能。由于原料配比合理,有明显的小豆香味,入口香,味感好,甜度适宜,甘甜细腻而有筋道感,久食不厌……

《吉林特产风味指南》中小豆羹的彩色插图

从我记事儿起就听说小豆羹是吉林特产,荣获许多荣誉,因而对它就十分偏爱。偏爱就喜欢吃,喜欢吃就自然愿意追根溯源。可遍询长辈、查阅资料,或语焉不详,或未提过往,只是笼统说小豆羹是八十年代初由吉林市食品厂研制出来。而这并非是令我满意的答案。

在《满族大辞典》中读到豌豆黄词条,说豌豆黄儿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民间小吃。又查阅到豌豆黄的制法: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

这种民间小吃后来传入宫廷,因慈禧老太后喜食而鸣噪于世。因豌豆黄儿的原料和样子和小豆羹很是相似,我就主观联想到旧吉林城有大批京官儿归籍养老,或许将这种零食带回吉林,最终演化成小豆羹也未尝可知。不过新世纪时,偶然在北京吃过所谓“细豌豆黄儿”,总觉得它跟山楂糕类似,和小豆羹口感还是有些不同。进而便对小豆羹起源于豌豆黄儿产生了疑惑。

冻羊羹,现在仍存在的中国美食

不记得具体哪一年,听人说起当代的羊羹乃是从日本“出口转内销”的。传说羊羹起源中国,是一种加入羊肉熬煮、冷却成的肉冻。有则典故说南北朝时期宋的大将毛脩之战败降魏后,凭借厨子手艺偷生于北魏。他做的羊羹,称之为“绝味”,魏太武帝食之“大喜,以脩之为太官令”。

日本16世纪时的千利休和尚是茶道集大成者,图为日本电影中的千利休

后来羊羹传入日本,随着茶道盛行,不食荤腥的佛教禅宗僧侣取羊羹之形而以豆类为实,制成果冻类的素羊羹,慢慢传播开来,最终使得羊羹成为日本一种大受欢迎的甜品茶点。

夏目漱石先生很喜爱羊羹

文坛巨匠夏目漱石就曾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羊羹的喜爱:“在所有糕饼中,我最爱羊羹。即使并不想吃,光是那表面的光滑、致密且呈半透明受光的模样,怎么看都称得上是一件美术品。尤其是泛蓝的熬炼方式,犹如玉和寿山石的混种,令人感到十分舒服。盛在青瓷皿中的蓝色羊羹,宛如方从青瓷皿中出生一般的光滑匀润,教人不禁想伸手抚摸。”

曾在日本留学的周作人先生对羊羹也是赞叹有加

近代以来,豆制品羊羹被各种原因来中国的日本人,以及中国留日学生带回到国内。随着中日交流日益增多,羊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喜爱,并逐渐被国人仿制。曾留学日本的周作人先生在《羊肝饼》一文曾写道:“有一件东西,是本国出产的,被运往外国经过四五百年之久,又运了回来,却换了别一个面貌了。这在一切东西都是如此,但在吃食有偏好关系的物事,尤其显著,如有名茶点的羊羹,便是最好的一例。”

落跑的夏天在堆糖上发布的羊羹美丽照

日本传来的羊羹和豌豆黄非常相似,但是却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豌豆黄儿是用白豌豆去皮加水、糖焖烂,再加入石膏水搅拌均匀,放入容器内冷却成坨,扣出切成菱形块或三角形块。而羊羹根据记载是在日本天正17年(年),由和歌山的骏河店店主在之前的羊羹原料中加入了寒天(类似“琼脂”)制成炼羊羹,并用竹竿将羊羹的形状固定成流传至今的方形块。

由上述区别上看,胡子个人觉得:吉林的小豆羹因加有琼脂,且被制成长方形,因而应归为羊羹的范畴。

吉林市大马路(今重庆街北段)旧照中有许多日本人的身影

羊羹最早何时出现在吉林市,我没有找到相关记载。能够回忆起吉林城伪满以前往事的长辈也大都作古。不过我一直相信:当年那么多涌入吉林的日本人,或许应该能把羊羹这种著名的日本甜点带入吉林城,也一定有老一辈的吉林城里人知道并品尝过羊羹。

并非断言伪满时可能出现的羊羹就是今天吉林小豆羹的鼻祖,只是揣测对当年“那种稀罕物”的淡淡记忆激发了八十年代初吉林研发独具地方特色的小豆羹的灵感而已。

慢慢地,对吉林小豆羹的爱已经固化在心中的今天,我可以轻易得到小豆羹以遏制多巴胺的肆意妄为,却不得不在相当长的时间忍受不明小豆羹就里而带来的不适——有时候越是不可得,越让人辗转反侧。

前不久偶然在一份万分之一比例的伪满吉林市市区地图中发现:吉林火车站广场南侧,大致在今天凯旋大厦的位置赫然标注着“虎屋”。

日本虎屋店面

虎屋所谓冬天生产的羊羹竟然就是以小豆和砂糖为主料

探究之后惊讶地发现,虎屋竟然是日本一家具有年历史、一脉传承的甜品老字号,直到今天,这家老字号的拳头产品,竟然就是羊羹……

转载请注明“吉林乌拉永昌源作品”

本文图片取自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优雅的胡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