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华南华北华西华这四所大学搞不清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https://m.39.net/pf/a_6442885.html

在我们的印象中,国内的大学冠以“中国”“中央”字样的、或名称中带有“华”字的,都是比较优秀的一流大学。前者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名族大学等,都是、国家”双一流“院校。

后者,如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也都是“双一流”、国家重点等众多光环加身,声名与实力相映,不无让人倾心和仰慕。

但凡事总有例外。今天我们一起走入东华、南华、西华、北华这4所大学。看看这四所大学的前身今生,品一品它们的学科实力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专长。

相信把以上这四所大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各自都会感到尴尬。它们四个在一起,每一个都生出一身的“不自在”。因为,它们本质上“就是不是一类人”啊!

闲言少叙,我们一起看看图表:

注:大学排名综合参考艾瑞泽、武书连、校友会、软科等排名;高校录取提档线不包括其中的中外合作专业;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这四所大学,区别一目了然。除了名字有所关联外,实际上没有什么深入可比性。比如,东华大学与其他三所大学相比,就没有在一个层次上。今天我们重点推介的、要多说一些的,也是这所大学。

相信东华大学在这四所大学之中,是一直会“把嘴角翘到天上”,“王顾左右而言他”。其实它内心也是无比郁闷,为什么常常把我和这三所大学放在,一起比较?!

但客观说,东华大学也是勉强能够配得上这个“华”字的。说“勉强”,是因为它只是一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排名也并不是很靠前,优势学科也比较单一;并且,在有着上交、复旦、同济、上财等众多强势高校的魔都上海,它并不是很出色,甚至许多人都忽略了它的存在。

然而,说它能够“配得上”,因为它毕竟是名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呀!它还有着4位全职院士,又有着国家政策、财力的巨大加持;再则,它又处于我国最前沿的世界大都市城市——上海,自是光环加身;最重要的是,它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独步天下,全国排名第一。它在纺织专业的科研成果,被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如前几天热议的我国航天员们的装备、服装、配饰等,就有着东华大学的极大的科研贡献。

东华大学原来的名字是“中国纺织大学”。在年前后,我国的大学迎来了一波合并、扩建、改名的大潮。在这波大潮中,东华大学也内心按捺不住,受当时社会形势与世俗认识的影响,他总自感名字中有“纺织”二字,显得低端、土气、没有科技含量。

于是,它就向国家教育部等管理部门申请,一心要把“纺织”二字去掉,想换成有“科技”“理工”“工业”等当时流行的大学名称的字样。

当然,它也自知申请“中国科技”“中国工业”自然不够格,于是就申请“华东科技大学”“华东工业大学”等校名。可由于学校学科较单一、实力相对较弱等原因,仍然没有被国家相关部委批准。

但它改名之心顽强又执著,不去掉“纺织”二字不回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一来二去,教育部等国家部门也被折腾的没了脾气,最终冠以“东华”二字,当时算是落的双方都拍手称快,也算是皆大欢喜。

不过,河东河西,风水轮流转。这些年里,社会认知与舆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际上,世人对“中国纺织大学”改为“东华大学”也并不买账:“华东”知道,在上海;“东华”在什么地方?也在上海?那么,东华大学应该是三本吧?什么!是一本还是?你不会是骗子吧?

嘿嘿!事变事异,东华大学自己也感到,改名改得有些不伦不类。这个名字让人乍一听,像是一所“三本”甚至“野鸡”大学,并没有想象得那样“高大上”。

尤其更气人的是,把冠有的“中国”二字给丢了,真是得不偿失!再者,“纺织”两个字,也不是那么“土气”“低端”啊,满满地都是“科技含量”啊!江湖上谁不知道自己的“纺织”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啊!哎呀,自己还要靠“纺织”吃饭呢,怎么能把吃饭的家当说丢就丢了呢!

于是,他又到教育部等国家部门软磨硬泡,要想把校名改回来。人家这些国家部门呀,也是都做惯了大爷的。听他一提这事儿,也是生闷气不言语。都坐在椅子里斜着眼看他,没有人搭理他。

东华大学也自己觉得没趣,灰头土脸打道回府。他看着满校园悬挂张贴得“不无初心,牢记使命”大字标语,感慨万千。还说什么呢?抓紧时间干活吧!!

哈哈,读者朋友们!写着写着有些偏了哈!权当一笑!好,我们下面继续介绍一下南华大学。

小编初次接触南华大学,知道我本人首先联想到什么了吗?朋友们绝对想不到,我一下子想到了的竟是庄子!

因为,我中文专业出身嘛。庄子在道教里被尊称为南华真人,他所著的《庄子》被遵奉为《南华真经》。嗨,真不错!庄子办的一所大学——南华大学,庄子作为校长,道骨仙风,长袖飘飘,手持自己写的《南华经》,在给学生们上课!“庄校长好!”“同学们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图片模糊,建议替换或删除×

远了远了!我们言归正传。相信南华大学在以上这四所高校中,应该是心态最好的了。他瞅瞅前面的东华,暗自嘀咕“:你和我们凑什么热闹!跟我们在一起,这是想找找自信吗?谁不知道你在大上海,只是个跟班的小弟!嘿嘿,甚至有时还像个受气包!……”

他又回头看看后面的西华、北华,气不打一处来,但也不好发作,也只是小声嘟囔:“你们凑什么热闹!是不是跟着我们,就显得比较牛?该去哪玩去哪儿玩吧!总在屁股后头,也是得让人操心!……”

南华大学稍微有些傲娇,确实他也有些理由——出身根正苗红。他的最前身叫“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是上世纪50年代从中南矿冶学院(现在的中南大学前身)分出来的,是专门负责为国家找铀矿的。

同时,当时的中国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核工业部铀矿开采研究所)也在学校内,所以谈当时隶属于当时国家第二工业机械部和国家核工业部管辖。想想啊,50年代去找铀矿,人家可是当年为“两弹一星”国家“放大炮仗”,做出过突出贡献的。

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在全国也是数得上的。又由于他于年前后兼并了衡阳医学院,所以他的医学水平也算不错。

对!是衡阳!“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听到衡阳,就想起范仲淹的这首词,就可以想到衡阳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难道范仲淹在这所大学,也曾当过校长?

又开小差了!回来回来,我们接着说!

他的名字冠了“华”字,也和他上面傲娇的出身有关。想想啊,人家去找铀矿,到处荒山野岭的,多艰苦啊;再者,“铀”这个东东有放射性、不安全世人皆知,为此自己还从省会城市长沙,迁到了深山背后的衡阳。心理有些有委屈,国家是知道的,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事实上,这所学校就是出身于当时的中南矿冶学院(当时号称“矿冶黄埔”,上世纪60年代湖南省唯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的矿冶金系。最初叫“衡阳矿冶工程学院”,也一直想冠上自己“娘家”—“中南”这两个字。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南矿冶学院”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后,他更积极地去申请更名为“中南工学院”。但可能到底实力还欠火候,最终没有被批准,而被更名为“衡阳工学院”。

但毕竟人家曾直接隶属于国家部委,朝中有人,如55年开国上将、当时的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将军,就为此校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经过不懈努力,在年由“衡阳工学院”更名成为了“中南工学院”。年前后,全国大学合并、扩建、改名、升格的大潮中,衡阳工学院合并了衡阳医学院,并开始筹划校名升格为“大学”。

当时,“中南工业大学”已经完成合并、扩建、升格,改名为”中南大学”。那么,中南工学院想,自己叫什么名字呢?“中南大学”这个名字想都不要想;厚着脸皮申请“中南理工大学”“中南科技大学”这两个名字,因为太像自己的“爹”——中南大学的曾用名(中南工业大学),上级部门、国家部委也没有批,而是建议更名为“衡阳大学”或“湖南科技大学”。

中南工学院心里不能接受:“衡阳大学”或“湖南科技大学”这两个名字,一听就不如带“中南”二字高端、更有地域代表性,还不如叫原来的“中南工学院”呢!

可是,当时“学院”与“大学”已代表不同的层级,必须改名。经过多重谋划协商,一来二去,最终更名为“南华大学”。由“中南”上升到有全国性意味的“华”,由“学院”上升到了“大学”,这个算是名副其实的皆大欢喜。

哎呦,诸位!打算重点介绍“老大”,结果把“老二”介绍的有点多了!就此打住,后面还有西华、北华两位小兄弟呢!

按说西华、北华两所大学层次相同、水平相当,应该会有更多交流和切磋。但这两个憨憨兄弟一直天长水远,山水相隔,也很少谋面交流;二是他俩也没怎么出过门,羞于沟通、交流——一个喜欢麻辣大火锅,一个喜欢猪肉炖粉条子,有啥子好交流的?!

实际上西华、北华这俩憨憨兄弟不交流,也是各怀心腹事。西华大学虽在成都,但连在南充的西华师范大学(现全国排名名)都比不过,见人就有自惭形秽之感。

他前身是上世纪60年代的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是当时国家在西南地区重点布点的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大学。经过发展,80年代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也是在年前后,他合并了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干部)等,开始谋求升格与改名。

按说,他升格为“四川工业大学”是应当应分,正常不过了。但他胃口很大,想更名为“西南工业”“西南理工”之类的校名。而当时,国家部委已经有意让当时的西南石油学院升格为“西南工业”或“西南理工”,毕竟西南石油学院实力更加强悍(现排名名)。

可是西南石油学院闷头做事,也没有提自己的想法;而四川工业学院又是“轴劲”上来,抱定主意不放松。这样僵持着,各方面也是协商妥协,最终更名为“西华大学”,算是画上了句号。

北华大学的成长史、改名史,更是有些狗血和奇葩,当然也是江湖传闻,不可全信。他现在身居吉林省的吉林市,让人一听比较牛气、厉害。但他总是羞答答的,自觉抬不起头。因为……因为吉林省的省会,是在长春市!

年,吉林省、吉林市政府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共同努力提升省市内的高校水平。当时,吉林市内的四所高校——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已经确定合并、升格,但当时这四所高校旗鼓相当,借用、沿用、变用哪一所院校的名字,都不太合适,只能另觅新名。

要不说东北汉子粗犷豪爽世人皆知,动起脑筋来也是杠杠滴。他们想,何不趁此良机,起一个无敌特牛高大上的名字,从而一步到位,不是更爽吗?那么,就取北大、清华中的各一个字,叫“北华”,不是一下子,老草鸡就变成了凤凰?

可是,不能这样正面宣传啊。于是,“北国之华,江城之花”,成了大张旗鼓的宣传语。“让我们一起喊起来!——”“北华!北华!北国之华,江城之花!”“哦耶!”

并且,他们的态度那是相当得好。和上级部门沟通时,低眉顺眼然磨硬泡,又是递烟又是端茶,让上级部门也难以一时拒绝。当时,对于学校等单位名称,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还谈不上规范,也给他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又有南华、西华已经更名的的先例。这样半推半就,一所雄踞一方、“集清北之长”的超级牛校——北华大学诞生了!

东华、南华、北华、西华这四所大学搞不清?一起走入它们的成长史好了!以上就是东华、南华、西华、北华四所高校的成长历史。通过阅读以上文字,我们发现,每一所高校也像一个人一样,由他的离散聚合,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们各自独特的经历,有着他们前世今生丰富的故事。

好了,读者朋友们!读完本文,请问,您最喜欢的大学是?

还用说嘛!当然那一定是————北大、清华呀!!

(原创不易,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