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m.39.net/pf/a_5208491.html在谈冰心如何教我们写作之前,我想先看两句话。
第一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第二句: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这两句皆是提醒我们应当珍惜时间的警句,然而你更喜欢哪一句?
第一句出自《明日歌》,是上学时我们的必背曲目。它代表了老师的谆谆教诲,显示了家长的苦口婆心,然而在孩子的耳朵里,它是凝练的唠叨。小朋友的人生经验不足,如何知道当前行为对一生会产生多大影响、万事是何事、蹉跎又是什么滋味?所以在我看来,这句话较难引起孩子共鸣。
第二句出自曾国藩语录。对小朋友来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虽非同一座)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而且是有画面感的故事,易于理解。解释这句话时还可以引申我国的很多大事,例如青藏铁路、吹沙填海和港珠澳大桥等。它们难度极高,可我们没有放弃。日往月来,成就出震撼世界的奇迹。
如果你也喜欢听故事,那么多半和我一样,更喜欢第二句。
那我说这么多,和写作有什么关系?
有的,和读者有关系!读者能理解、称赞的,才是写得好。
现在就细说冰心教与我们的写作法——《冰心给孩子的写作课》。
全书一共3册,将冰心往年的作品按照“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的关系做了重新编选。关键词有:童年、母爱、自然、自我、中国文学等。从冰心很小时候的时候开始,这些词汇就开始打磨她的内心,成为她理解世界的重点,也成为她写作的哲学。
阅读时,我推荐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一是因为家长可以重温童年,孩子学着记录的童年,所有人都可以触碰最美好的时光;二来,冰心的措辞手法是上个世纪的,较难理解,孩子会需要你作ta的领路人;第三是对于童年、那个时代等话题,可以和孩子讨论一番,增进了解和感情,一举多得。
至于冰心,上过学的我们通过教科书早早就认识她了。她是诗人、作家、翻译家,还是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你家的小朋友还不认识她,可以告诉孩子,冰心在年出生,于年故去,享年99岁。她见证了清朝的没落、多年的内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这是种花家最为动荡的时代。
一、通过她的生平,看冰心如何入门写作?
她的童年是在山东海边度过的。百年前,那里还人迹稀少,可以玩的也不多,所以得空时,都是她的启蒙老师——她的妈妈教她认字,记短小的诗。上街,小冰心会主动认牌匾的字、烟盒上的字、对联上的字,到7岁已识字上百个了。
再加上每个孩子都极其爱听故事,她的舅舅又能绘声绘色地讲水浒,说三国,于是小冰心很小就对文学产生好奇。可是也有变故,舅舅不能再读了,小小的冰心只有两个选择——放弃,或自食其力。
依我是要放弃的,毕竟识字有限,怎么敢去翻阅巨作?可不曾想同样是孩子,冰心却不同。她硬是翻开厚重的《水浒传》,凭着认识的仅仅几百个字,竟然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猜着读完了。之后更是勇者无畏,四大名著全部读完。
稍微大些后又拓宽视野,常翻看外国著作。阅读俨然已成了她的基本素养,文学作品也成了她必需的朋友。
上学后她还尝试写小说,‘庆幸’没有出版社愿买,这种非天才的故事才会让我感到励志。可冰心还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的爸爸愿意买下她的作品,以激励她笔耕不辍。
到北京上学时,由于五四运动爆发,原本计划学医的冰心机缘巧合地分配到了写宣传稿的任务,也就正式踏上了写作之路。
二、假如我是作家,作品需要做到哪些?
1.真情实感,是你最需要给读者的。
我们看冰心用的词汇:雨丝风片、凉云、湿烟、枯坐、急痛。再如船,是一翅一翅的;肥皂泡,是轻清脆丽的。
还有:“我突起的乡思,如同一个波澜怒翻的海。”“几千万棵树,就像并肩交臂迎风欢笑的披着长发的姑娘。”我喜欢的还有:“我们并肩站在水边,照见我们在天上云中的影子。”
形容得很好,而且妙,读起来仿佛置身其中,非常享受,对吧?
所以让读者感受到真情实感,在重要性中要排第一。那如何调动读者的真情实感呢?
一句话:让读者读其文犹如身临其境——如观其景、如闻其声。可用的工具就是5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尽量活用这5个维度,把读者带到你打造的世界中去,他们就会理解你的文字了。
2.不要偏颇
比如一句对我很有警示的话——写作时,切记怀有个人立场。
书中有一篇叫《谈虎》的文章,是一家三口看电视,节目中将老虎塑造成可爱的好人形象,父亲就担心,这会让孩子在面对老虎时失去警觉。
虽不能他的说法是错,但如果作者只这样讲,难免显得偏颇,作品就会狭隘。
所以她接着讲:以前的孩子活不长,于是给孩子起名叫“虎子”、“小虎”的特别多,就是希望孩子能生龙活虎;我们也给孩子买虎头鞋、虎头帽,希望家里藏龙卧虎。老话还有讲“苛政猛于虎”,有人比虎还可怕,我们期望有像老虎一样厉害的人能够为人伸张正义。除此之外,老虎还有勇猛和大无畏的形象,因此我们还会把英勇的军人称为“虎将”,等等。
这样辩驳下来,文章不仅看起来生动有趣,读者也能受教,感知到作者的宽度和深度,才会甘愿称她为“作家”嘛。
还像《奇葩说》一样,当辩手选定一个立场时,就必须维护,可当立场转换时,他们也能立刻把自己的脸打得啪啪作响。这是能力。
作者理智公正,作品的格局就会提高。所以写作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要有全局思维。
3.想有成就,还差点勤奋、压迫感。
在《陶奇的暑期日记》一文中有一对姐妹,姐姐作文很好,妹妹则欠了些火候。老师找妹妹谈话,想找出原因。可看来这个妹妹和我有相似的毛病,聊天时口若悬河,下笔时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老师于是说:“说和写其实是一样的,怎么说就能怎么写,有心理负担反而坏事。”老师循循善诱,接着说:“可以从日记开始,记录每天的小事或者感触,每天字。同时不要有负担,我们不评判好与坏,就是坚持,坚持下来。”
冰心说写作,只有1分靠天赋,99分靠压迫。
那如何减轻心理负担,做到轻松写作?
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仪式感。林徽因在写作前会点上一炷香,摆上一瓶花;鲁迅在读书前会洗手。通过一个行为将心态调整到需要的环境,行动就会轻松了。像冰心说的——须其自来,不以力构。
4.支撑写作的,是素材。
很多编剧都公开表示过,自己因为职业而‘不受待见’。因为人们和写作者随意谈个心或聊个八卦,写作者都可能当作素材记下来,然后用到作品中。
比如本套书第一册中《庄鸿的姐姐》,就讲作者正和弟弟讨论写什么小说呢,讲到寻常能见到的事物已经没什么好写的,这时弟弟的朋友庄鸿来家做客。他因心情阴郁难以排遣,便将姐姐坎坷的一生娓娓道出,而他的姐姐,恰好也是被我们社会牺牲的典型女性。她的一生,让听者无一不感觉冤屈、叹惋的。于是在庄鸿走后,作者陷入沉寂,我们也看到了这位姐姐。
冰心说,积累素材的方法没有新意,就是多看、多听、多体会。
这个事业没有捷径。
除此之外,可以获取素材的地方还有生活,比如旅游、观察、还有亲身经历。
可会不会有人会像我一样,认为自己的资历不够、经验不丰富,所以不敢下笔?我要分享一句给我很大安慰的土耳其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即使我们的阅历有限,眼界、内涵不够深邃宽广,也可以开始。哪怕我们的舞台再逼仄狭小,在那上面也舞了这么久,也都是动人的生活。
三、冰心一篇写植物的文章,打动了我
凡是女人很少不爱花,凡是孩子很少不送妈妈花。看来送花不单表示爱慕,还有感谢,对吧?
这篇文章是《超人》。
说一位年纪轻轻的读书人看透“人世本凉薄”的真相,于是从来无悲无喜。然而有个晚上,窗外总是传来哭喊声,时大时小的,扰他睡眠。心神不宁间,他梦到母亲。感受到母亲慈爱的目光,轻柔的声音和温暖的抚摸。
过了几日哭声还不见停,他因睡眠受影响,便出钱给那人看病。没过几天,声响果然沉寂了,只是同时,他的房门总会出现一个男孩。男孩想表达谢意,可是他说:他提供帮助的出发点是拒绝(打扰)。
可他清梦已扰。母亲总会出现,带着他儿时回忆,带着母爱的光环和温暖。
又过几日因为工作调遣,他需去往外地,男孩得知消息,又怕打扰他,于是给他留下一篮子花,和一封信。男孩自然还是要说谢谢的,可他的说辞真是感人心弦。他说:这是替自己的母亲感谢他的,因为母亲爱他,而先生的母亲也一定爱先生,所以两个爱子的母亲必定会成为朋友,朋友之子送的花,朋友之子是不应拒绝的。
读书人还是走了,还是行囊轻便,但他给孩子写了回信,并提走了那篮花。
阅读好文是个享受,写出好文多靠坚持。你知道村上春树每天坚持写作4小时吗?严歌苓每天雷打不动写作6小时,老舍每天必写字,鲁迅一生不算长却撰写和翻译了万字。
如何入门写作,看《冰心给孩子的写作课》会很轻松;但谁能写得出来,就看坚持了。
正所谓: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