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沉迷奶头乐,罹患空心病,实际在害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用啥药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07/4442975.html

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自己是重视教育的国度,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久以来“学而优则仕”的社会价值观体系里,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直灌输的,也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与信念。

在年恢复高考之后的近40年里,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走在持续的高速发展的路上,随着高考人数逐年的增加,高校也持续扩招,全国的高校生已经从几十年前百万数量的毕业生,到了现在千万级别的毕业生。

一、当大学由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奶头乐”成为应警惕的现象

大学正在由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但在家庭当对于孩子受教育的观念里,认为只要让孩子上了大学,未来也就落定了,所以在极大多数的家庭当中,家长一直把把孩子供上大学,当做家长这个角色里的要完成重要任务目标。

曾经有某国外知名高校的教育专家客观点评过中国的教育模式,认为“中国是全球最爱孩子的国度”之一,但是在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里,一直有一些误区存在。

二、“严进宽出”与“宽进严出”

在中国家庭教育模式思想中,把孩子送入大学为首要目标也是终极目标,但是事实上,真正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空间与方向的,恰恰是进入大学以后才真正开始。这也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学体制教育模式,与国外一些名校教育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中国几年的教育模式中,目前来看倡导的是“严进宽出”,而事实上,在国际化的众多名校,倡导的是“宽进严出”。

所以,国内的很多大学生历经高考鱼跃龙门的模式以后,到了大学里却开始直接躺平,纵情享受大学期间的生活。直接放弃了刻苦努力的学习与拼搏的劲头。

所以近些年来,网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在大学生当中却频频出现这样的现象,称为“奶头乐”。所谓”奶头乐“指的是轻易获得快乐,简单的就像妈妈给孩子哺乳一样。

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来,出于《全球化陷阱》这本书中,具体的阐述是:通过让人沉沦其中的消遣娱乐,或是充满感官自己的产品,比如说“网络”、“电视”、“短视频”来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令人沉浸在这种快乐当中,不知不觉里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从当下大学生普遍痴迷的方向可以看出。现在走红于荧屏的追求感官刺激效果的综艺节目、虚假或离婚的肥皂剧、缺乏独立思想意识的各种霸道总裁与甜宠爽文,过多的网络游戏......背后都是虚假、肤浅和上瘾。

恰恰这些东西正充斥于当今的社会,成为很多年轻人普遍流行的消遣方式。甚至于目前有一句话,正在悄悄地走入大学生群体:“没有挂科的大学不完整”。很多大学生沉浸于这种短暂的、不需思考的快乐当,放任自我,任光阴从中遗失而不自知,完全不考虑将来。

三、拒绝“奶头乐”与“空心病”

应该承认,沉迷于“奶头乐”给人的感官是刺激愉悦的,但是过度沉迷至不得不放下手机那一刻,年轻人会被身上的空虚感所缠绕,产生现在大量社会谓之的“空心病”。所以“奶头乐”的现象更应该让我们这个时代警醒,引发我们的思考的是:我们的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要来社会需要的什么类型的人才,才能在未来实现国家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的行为背后,要做的事情只基于两个原则: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离痛苦。必须要看到的是,从长远来看沉迷于奶头乐,只会使人陷入更大的痛苦,毫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和自我的完善,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在应该的成长与努力进取的阶段,思想与意识在舒适的环境当中如“温水煮青蛙”般放纵,一旦产生进一步的逃离的退缩意识,也就失去了奋斗的意志。

所以作为国家教育主导的大方向来说,如何引导年轻人脱离“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模式,脱离于短暂快感刺激下的被控制。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内在的平静与完整,幸福快乐与成长。这是我们这个国家教育体制,正在要为之重视,甚至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年轻人是国家的支柱,应该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拒绝“奶头乐”才能真正迈向成为自己的目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