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小说精读精炼南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是哪个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导语

手艺人是指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包括陶工、瓦工、铁匠、织工、木匠、厨子等等。数十年以前,民间的各类手艺人很多,一代人儿时的记忆里总会有各种各样上门或不上门的手艺人,他们勾勒、参与和形塑了我们平凡温馨的日常生活。现如今,由于工厂化流水线生产的普及,作坊逐渐被车间取代,手艺日渐式微,手艺人廖若晨星,却也珍如拱璧。作家南翔教授的小说《曹铁匠的小尖刀》由现实而虚构,糅合了世俗生活的变迁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沉淀了斑驳的理想、志趣和选择,让万千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充分的理解、深切的同情和凄婉的感慨。

文本研读

(注:黑体字处为文章精析)

曹铁匠的小尖刀

作者:南翔

①周日这天,曹木根有点心神不宁。昨天接到在深圳当大老板的老同学吴天放的电话,说今天要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他。曹木根自言自语道:采访我?我有啥子好采访的唦!

以上第①段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通知采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②老同学的不由分说令铁匠曹木根芒刺在背。直到下午三时许,一声汽车喇叭的脆响从街口传来,曹木根一直绷紧的心思,才骤然如江边解缆的船只,悄然松滑。(“芒刺在背”“如江边解缆的船只”,这里的比喻前后对比,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曹木根紧张情绪,也从侧面体现了他平日里处境的冷落与孤寂。)

③孙老师过来问,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曹木根道:是啊。整个县里十镇八乡不会剩下两个巴掌的铁匠,讲起什么家伙都能打的铁匠,恐怕也就是本人一个了。

④曹木根顺着孙老师的目光,瞥见的是右侧一块灰蒙蒙的铁匾,是自家錾的一块铁牌,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等语句,暗示了铁匠铺的生意萧条。)

⑤孙老师便谈起这次来的意图,是领着学生做一个非虚构民间工匠的采集,可以称作“非非遗”写作。现在上上下下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却还有很多没有列入各级非遗的匠艺,譬如散落在乡野的铁匠、篾匠、箍桶匠、油漆匠等工匠及他们的技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这些“非非遗”一不来钱,二不能引起重视,所以比非遗式微得更快。

⑥曹铁匠喉咙里响咳了一声道:《国风邶风式微》就有一首写的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⑦孙老师赞曰,我只知“式微”一词来源《诗经》,早不记得这首诗了!环顾左右两个弟子问,你们知道出处吗?两人均摇头,一起说:真不知道。孙老师叹道:真正是野有遗贤人未知啊!(曹木根吟诵《国风·邶风·式微》一诗,但孙教授的两个弟子却不知这首诗的出处,说明曹木根有着比较高的文化素养。)

⑧曹木根其实不是本地人。他父亲在饥荒年头,一路做手艺来到了江南,后来做到了天福铁木器材厂的厂长。那时放学之后,木根都要到铁木厂来耍闹,木根最迷恋的,还属铁匠炉,无论是父亲操钳,还是其他工人掌锤,他都饶有兴致。

⑨后来曹铁匠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又重演了他少儿时的一幕,从小在铁木厂厮混。有一次他们调皮弄坏了车床皮带,曹铁匠大怒,收缴他们的东西,包括儿子的一把木制小尖刀,一起折断。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天都没理爸爸。一周之后,曹铁匠送给儿子一把精心打制的小尖刀,挽回了儿子开心的笑容。(这一段是虚写,时间线折回从前,为下文写曹铁匠儿子的患病与去世铺垫。)

以上第②~⑨段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非非遗”匠艺的式微。

⑩孙老师朝炉子那边看一眼道,我小时候是看过铁匠干活的,年头太久印象都模糊了,我的学生则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能否劳烦曹师傅打一件铁器给我们看看?这也是我们田野调查,或者说“非非遗”调查的一个好机会。

曹铁匠起身,朝炉子走去。俩学生都雀跃跟随。曹铁匠用火钳夹着螺纹钢送入炉膛,烧得通红取出两面锤打,复烧,复打,淬火之后,再打、削、磨……便见他的脑门上摔下了一粒一粒的汗珠。(“复烧”“复打”“淬火”“再打”“削”“磨”等一系列动作再现了打铁的过程,表现了曹木根技艺的高超。)

吴天放贴近他的耳朵问,为何放着空气锤不用?他答,就是想让你带来的老师和学生,看一看最本色的打铁方式。

一根生锈的螺纹钢,眼见得在曹铁匠的手中,在火红的炉膛里,在冰冷的铁砧上,在沁凉的水桶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该尖的尖,最后出示的是一把比巴掌略长的小尖刀,上面还做了三个圆环把手。

孙老师啧啧道,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手工制作,你们看这把刀的两条刃,简直像拷贝出来的兄弟,觉不出有任何差别。这三个环也真是圆,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左右两个小环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小尖刀”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它是曹铁匠匠艺的具体体现,承载了人物的情感态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铁匠的一撮浓眉猛地一弹。他撩起洗不净的灰色T恤擦擦额头道,做什么事情,一是要喜欢,二是要做出年头来。熟能生巧罢了,做够年头,你们都行,没什么稀奇的。跟当老师年头久了,教书教得好,是一个道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根道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一句,表明其打铁技艺精湛并非一日之功。)

孙老师问,曹师傅的孩子呢?在外上学还是工作了?

吴天放这才告诉孙老师,三年前,曹木根的儿子刚刚二十出头,得了白血病。从发现到去世,不到半年,也考虑过骨髓移植,因医生意见不一致,且要花一大笔钱,他就放弃了,以后却一直后悔,人都有些恍惚。

吴天放道,曹木根原本有三次出去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没走出去未必是坏事。乡镇里的人如果都跑出去了,哪个来种田?就像我们今天回来,你哪里采访得到老铁匠?我在深圳也常常想,我们出来就都对吗?他们不出来就都错吗?或者,出来也对,留下也对?(主要人物曹木根与次要人物吴天放之间的对比映衬,体现了曹木根对匠艺的热爱与坚守。)

这时,两个弟子看中了这把小尖刀,说你再给打一把呗,我们一起买了。

曹铁匠两眼空虚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道:给你们打剪刀、菜刀、柴刀,都行,就是小尖刀,不行,一把都不能从这里带走……我这三年都没有给任何客户打过小尖刀了。

以上第⑩~段是故事情节的:曹铁匠打造小尖刀。

(文本中有孙老师与曹木根对话、吴天放与曹木根对话、孙老师与吴天放对话,作者采用了外聚焦的观察角度、通过刻画人物对话的手段来展开故事情节,在平实、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叙述中,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迎着落日开车,吴天放戴上了墨镜,将刚抽两口的烟随手掐灭。

孙老师道,你尽快找一张他儿子的照片给我,我采访过一个做铁板浮雕的师傅,他敲的铁板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我会叫他敲一幅曹铁匠儿子的肖像,肖像一定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刀。(孙老师想让铁板浮雕师傅敲一幅曹木根儿子的肖像,并且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刀,是因为他是被曹木根热爱并坚守打铁这门传统手艺的可贵精神深深打动了。)

吴天放道,好啊,发生的费用,都算在我天放头上……一语未了,哽住了。

以上第~段是故事情节的结局:商量为曹铁匠的儿子敲一幅铁板浮雕肖像。吴天放的感动与慷慨也是因为曹木根对打铁技艺的热爱与坚守。贯穿全文始终、推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就是“非非遗”匠艺的式微与曹铁匠对铁匠手艺的热爱并坚守,这里孙老师与吴天放之间的谈话也是对曹铁匠的侧面描写。

(有删改)

知识建构

小说创作全知视角的叙述形式

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能够明察秋毫,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极富有立体感。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大于人物,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因此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

小说《曹铁匠的小尖刀》即采用了全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小说给我们讲述的是匠艺式微的年代里硕果仅存的一个手艺人曹木根不慕名利、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并坚守有故事。作者只是相关故事情节的旁观者人物心理的解读者,叙事的过程就像是有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乡在给大家在讲叙他自己的一个见闻。小说细致地介绍了老同学吴天放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手艺人曹木根的经过。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随着故事的讲述见识了曹师傅高超的技艺与他对传统的坚守。讲述者站在一个高于故事中任何一个人物的角度,俯瞰全局,人物的一举一动他都尽收眼底。因而他不仅可以知道曹师傅的过去,还可以知道他儿子的遭遇,甚至也能走进孙老师与吴天放的心灵世界,表现他们的敬佩与感动。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讲述着,讲述者的任务就是原原本本地交代清楚故事的一切,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全知视角”恰倒好处地适应了写作者的这一要求。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鲁迅的《示众》、《肥皂》、汪曾祺的《陈小手》等也都是采用的这种“全知视角”。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的限制而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传统的叙事作品采取这种叙述方式很普遍。但正由于作者获得了充分的叙述自由,这种叙述方式容易产生的一种倾向便是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以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力。

试题解析

1

吴天放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串联整个故事,起到线索作用。

②他的“出去”与曹木匠的“留下”形成对照,突显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③衬托曹木匠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与坚守,突出主人公形象。

④通过他的述评,表达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思考,突出主题。

本题考查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解题提示:回答这一类问题要对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基本作用了然于心。次要人物的基本作用有:

①侧面衬托,使个性鲜明;

②牵线搭桥,以推动情节;

③渲染气氛,并奠定基调;

④升华主题,为画龙点睛。

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其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回答本题必须在相关系统知识的指导下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