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姬国海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广泛搭建“奋斗有我、就在吉林”“创业有我、就在吉林”平台,全力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我省就业形势持续保持总体稳定。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07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同时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3月份,我省突遭疫情,长春市、吉林市等地区实施静态管理,企业停工停产,线下服务业受到冲击,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全省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对此,省委省政府多次调度推进就业工作,作出系列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主体保就业。省人社厅、教育厅、国资委等部门坚持以空前力度应对空前冲击,结合我省当前实际,及时制定了《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并于4月29日以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印发。《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了坚持市场导向促就业、开发政策性岗位扩就业、鼓励创新创业带就业、采取多种渠道缓就业、聚焦重点群体保就业、提升服务质量稳就业等六方面20项重要举措。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促就业。
助企纾困稳定市场主体方面,今年将顶格落实“降、缓、返、扩、展”系列政策,助力企业爬坡过坎,稳定就业岗位。
降,即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缓,即实施企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对实施封闭管理的市县,用人单位在封控期间内可以缓缴养老保险费,免收滞纳金。对全省零售、餐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行业等五个特困行业实施暂缓缴纳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缓缴期限可达一年,期间免收滞纳金。
返,即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同时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提高到60%以上,免申即享。
扩,即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年底前将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展,即对于归还创业担保贷款困难的企业及个人创业者按规定予以展期。
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吸纳就业方面,鼓励支持“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建设,以新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就业。同时充分发挥新业态就业“蓄水池”作用,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灵活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在新业态企业实现灵活就业的,还将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持续开展招聘对接方面,全年计划开展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活动余场,向高校毕业生推送就业岗位10万余个。
支持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计划省属国有企业吸纳名高校毕业生,推动各市(州)、县(市、区)国有企业吸纳名高校毕业生。
二是开发政策性岗位扩就业。
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方面,今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规模将比去年增加10%。
基层服务项目方面,今年“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社工岗、检法文员等基层岗位,将吸纳约2万名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近三倍。
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带就业。
创业培训方面,今年计划开展创业培训不少于3.1万人。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在高校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以促进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对部分具有示范作用的指导服务站,将予以10万元资金支持。
政策补贴方面,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补贴和场地支持。对表现优秀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将给予40-万元资金支持。
创业担保贷款方面,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给予额度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创办的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可达万元。
四是采取多种渠道缓就业。
主要是通过加大就业见习开发力度、扩大高校毕业生升学规模、支持大学生应征入伍三种渠道实现缓就业。今年,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将不少于1万个,比去年增加81%。计划招录研究生将比去年增加4%,专升本和第二学位招生将比去年增加30%。稳定毕业生应征入伍规模和各类院校毕业生征集比例。
五是聚焦重点群体保就业。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