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妙手迎冬奥吉林李侠12幅剪纸浓缩吉林冰雪 [复制链接]

1#

北京年冬奥即将开幕,春节前夕,吉林市剪纸艺术家李侠创作了12幅剪纸,用艺术的形式讲述了吉林民间群众参与的部分冬季冰雪运动。这十二项运动承载着江城六零七零后童年的回忆。据悉,本届冬奥会,吉林省参赛选手有27人,吉林市参赛选手9人,其中5人参与雪上项目。由此可见,雪上运动在吉林市乃至吉林省的重要位置。而群众体育运动恰恰是体育强国的基础,响应国家“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让市民群众通过剪纸艺术重拾儿时回忆、重燃运动激情是李侠的美好愿望。她也借此祝愿吉林健儿能在冬奥赛场上高水平发挥,为国争光!希望江城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为冬奥助力!也让市民群众更加健康,富有活力。

关东传统冰雪游戏

1.挤香油

是东北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玩的游戏,几个人借助一面墙站成一排,靠在墙上使劲的往中间挤,直到把中间的人挤出来。中间被挤出来的人到两边再接着往中间挤,这样往复的不停。“挤、挤、挤香油,挤出香油换糖球。”咬牙、猫腰、弓腿,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对方挤跑。常常是挤出一个人后,就是一片坏笑的声。

2.打冰嘎

又叫“抽陀螺”,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冰上运动。鞭子是在小木棍上绑上布条。陀螺上端平面,下端尖形镶铁珠。玩时用鞭绳缠绕陀螺,猛然用力往上拉,使它在地面上旋转,并不断抽打使它持续旋转。若在上端平面涂上颜色,旋转时即好看又有趣。“杨柳儿活,鞭陀螺”。一种是水平抽法,陀螺沿着地面旋转前进。一种是将陀螺高举过顶,由上向下,边抽边打。

3.乌拉划子

“乌拉”因满族发祥地而得名,后指东北儿童自制的“脚滑子”。就是用一块和鞋大小差不多的木板,在底部钉上两道铁丝,上面钉上几个布条儿,用它把脚绑住,就可以在冰道上滑行了。”现在,冬天在松花江上,还会看到孩子们左脚踩着“乌拉划子”,右脚下缚上铁制脚蹬,不住地划蹬,推动左脚下的滑板向前飞奔。

4.堆雪娃

是东北下雪天才能享受的一项有趣的活动。大雪之后,儿童用铲子加些散雪筑紧,做成雪人的底座。捏了一个小雪球,把它放在雪人身体上。找来煤球按上圆眼睛,胡萝卜做鼻子和嘴。看着那翘着红鼻子又调皮又可爱的雪人,孩子们会围着它跑着、跳着、笑着:“圆圆脸儿胖墩墩,大雪人,真神气,站在院里笑眯眯。不怕冷,不怕冻,我们一起做游戏。”

5.冰爬犁

是用一块二尺左右的长方形木板,在板下装上嵌铁条的横木做成。人在爬犁上,以冰扦子撑地、或借地形的坡向前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孩子们自己做,几块木板钉在一起,下面有的绑上铁丝,有的安角铁。划起来如飞,一拐弯在冰面上留下深深的两道划痕。如在陡坡上,无须先行助跑,坐着打或趴着打皆可,爬犁便借着惯性带着人向前滑去。

6.打雪仗

东北大人小孩都喜欢的游戏。在雪地里用捏成团的雪球,互相扔打。为了打中对方或避开追打,须做奔跑、跳跃、投掷、躲闪等动作,达到增强体能和抗寒能力的目的。玩时,根据人数分成相等的若干队,以雪球击中对方的次数多少定胜负。孩子们兴致极高,个个积极参与,争抢着把雪球瞄准对方扔过去。参战的多是男孩子,而女孩们在一旁观战。

7.打趾滑

“打出溜坡儿”。入冬之后积雪形成了雪坡泼上水,结冰之后就成了滑梯。孩子们登上去滑下来,很好玩。小河结冰后,孩子们不用任何的辅助工具,直接跑上冰面滑行。蹲着、站着、单腿旋转反方向站立、侧身站立或者紧跑几步滑向冰面,依照身体的惯性向前滑行,都能滑行十几米远。有时,在冰上确定个起跑线,比赛看谁滑得远。脚踏个冰块,用另外一只脚往前推,让身体随着冰块滑动前进。

8.踢雪球

是孩子们之间一种的运动,从山上踢到山下,又从山下踢到山上,直到把雪球踢进对方的界限则为胜利。踢时以高远为佳,陆地可踢,但多在冬季旷野河冰上踢。两队队员脚蹬靰鞡来往攻守。双方在冰上各画三道线,列队站在线上。谁把球踢过对方人墙并且穿过对方三道线,谁就得分,多者获胜。比赛场勇猛激烈,场外燃起篝火,备有牛、猪肉,赛后双方在篝火上烤肉、喝酒,嬉笑歌舞,甚为热烈。

9.咕噜冰

正月十五、十六逛完花灯,乡村男男女女意犹未尽,到江上湖面,去轱辘冰去打滚儿。“轱辘轱辘冰,浑身上下轻一轻;轱辘轱辘冰不腰疼、不腿疼;轱辘轱辘冰,大了儿童,少了老翁;轱辘轱辘冰,靓了女儿,俊了后生;轱辘轱辘冰,眼也亮,头也轻;轱辘轱辘冰,从里到外都干净,做人也晶莹……” 在冰上打滚和在雪地上躺一躺,走一走,滚一滚,人的身体和身上的各个部位,都会得到运用,于是各种疾病便会一下消失。

10.跑冰鞋

源于满族渔猎时期。亦称“冰嬉”。盛行于我国北方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史料记载清代冰上运动大致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蹴鞠、冰上抛球、冰上射天球、打雪挞及冰上摔跤等。速滑花式有“官趟子八式”,即初手式、小晃荡式、大晃荡式、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和背手跑冰式,在冰嬉大典活动中被称为“抢等”。

11.雪地走

雪地走是满族妇女喜爱的一种雪上体育活动。比谁走得快而不湿鞋。走时既要维持身体平衡的竞走技能,又要有一定的速度,接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列名次。因高底鞋走路,如同踏雪而行,故称为“雪地走”。此项源于古时满族妇女正月在雪地上妇女穿上高底“寸子鞋”“结伴出行”的习俗。在雪地上取60米。80米或米米、米的距离,设起点和终点。谁先到达终点谁胜。

12.滑雪

滑雪是一项满族等北方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板是他们冬季使用的滑雪、狩猎工具。古称“木马”,又称“踏板”。滑雪是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竞赛运动。我国滑雪历史悠久,《山海经》中有东北少数民族用兽皮条把大兽骨绑在皮靴前部,借助雪上滑行的记载。早期的滑雪板板底无包皮,后来便用兽皮包底,因为这样利于爬山。满族猎手射猎时喜欢穿有包皮的滑雪板,爬山时不向后滑。

作者简介

李侠,首批“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优秀民间艺术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首任会长。吉林化工学院、青年力量商学院等校客座教授。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已出版《李侠诗画选》《剪纸话吉林》《剪纸话关东》(吉林省地方志资源立项开发项目)《吉林民间传统手工艺》(吉林省历史文化书系之一)等25部。剪纸作品雕刻在长白山脉,入驻北京世园会(世界最高级园艺博览会),收入《吉林之最》。剪纸邮票在美国、英国等多国发行。小传被收入《世界华人文艺界名人录》《中国民间艺术家传略》等。由加拿大拍摄的李侠剪纸电影纪录片《重拾遗梦》在芬兰等26个国家放映,并获“第四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特别奖”“中美电影节优秀纪录片奖”等多项大奖。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