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否知否,吉林在哪国内考察 [复制链接]

1#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805810.html

(五角星的说明:左一是我们的项目地同发,左二是周翔的项目地向海,左三是著名的查干湖)

东北,山海关外,主流之外,常以娱乐面孔示人;吉林,走哪都称呼自己东北人,夹在东三省中间,存在感接近于0。之前有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为啥黑吉辽的东北人从不说自己是黑吉辽具体哪个省的,就像其他地方称自己是某某省的人,比如北京人,云南人,广东人。看来东北虽然是一整块的,还有点大,因此这次5天行程单拎出来吉林,刷一下存在感,刷一下在这里的银杏伙伴存在感。

河流孕育文明,我们(银杏国内考察团队)这次走的是吉林省西部,起点在吉林和内蒙交界的通榆县,河流似乎看不见了,没有水的地方是留不住人的。那么追溯至水草丰美的年代,是什么时候,是辽。

辽由契丹建国。公元年,在大唐盛世谢幕的同时,北方的契丹登上历史舞台。53年后,北宋王朝才脱颖而出,出现了以契丹和北宋两王朝北南分治的格局,来承袭中华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通榆西部最干旱的区域,是我们的项目地同发,曾经的国营同发畜牧场,已经不存在,大概40年前的时候这里还会遇到黄羊和狼。我们20年前开始荒漠化治理工作时,已经一片黄沙。

20年在没有路的地方前行,背靠的只有当地乡村,为了完成合同任务拼命种树,为了提高农民生计养大鹅种葡萄、为了避免农民开垦草原支付土地租金,为了减少乡村少年辍学家访他们的父辈祖辈,为了保护回归的草原和羊倌在雪地里聊了三个冬天,为了救治生病医院,为了平衡草与树争水争地放弃树木补偿,为了保护黑土耕地让路风电毁掉葡萄园……曲曲折折。20年在人的生命中不短,但在自然里算不得多长。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从没觉得自己多有成就感,就像周翔说的,想做一个50年的项目呀,这样的话,似乎自己也不会变老,一直在路上呢。

从我们的项目地往北,就见到了水,周翔的项目地向海蒙古族乡,其实我们中间有霍林河经过,变窄得可怜,地图上隐约可见河道,难怪朱珠说没见到水。

向海,是嵌在漫漫黄沙中的一颗绿色明珠,在通榆、吉林乃至世界的生态地位举足轻重。周翔所在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4年前来到这里,开始保护平方公里的湿地。作为毗邻公益机构,满心欢喜,起码我们不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啦。然而一句“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的评价,直接顶到我的肺。生态尤其是有人参与其中的工作本就复杂漫长,同行都不理解,同行都这么着急,那我们就不是同行。然而,1天内,周翔展示给我们的浓缩了的工作,突然发现,这不还是我们20年来走过来的路吗。真的要感谢银杏,感谢伙伴们,要不是有周翔来向海,要不是这次国内考察,我是没有机会发现我的倔脾气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既然想给生态抢点时间,我有责任协助伙伴尽量将弯路尽量取直。

同发和向海,距离四十公里,伙伴们却似乎从荒漠滑到了水乡。其实不然,这里不是天然的沙漠,而是由于过度的人为使用,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退化成沙地,才有了目前中国四大沙地之首的科尔沁沙地。简言之,这么近距离的两种地貌直观反映出生态的被破坏有多明显。这两处位于吉林的农牧交错带,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迭代。由于种地相对放牧容易,因此当地都以种植业为基础,满足每家每户的生存需求,才使得大量湿地草原被开垦;养殖业是发展,种植业换来稳定收入,多余的利润会用来购买牛羊,作为家庭的中长期投资。这就是为什么说有那么多牛攒着,手里却没有多少现金。试想,城市中的人,谁会把存在银行的理财产品取出现金来摆着呀。牛羊对于乡村来说,就是移动的银行啊;牛倌羊倌在当地,是幸福感最高的职业呢。

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地也要多种,牛也要多养,汲取更多的土地资源,土地真的有些承受不住,所以开始退耕,开始禁牧,表面上生态和发展出现了矛盾。在伙伴们的讨论中,我是反对全年禁牧的,和东周的观点不谋而合,虽然空间距离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骨子里的东西,传统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里。农耕是中原文明的载体,游牧是塞外文明的衣钵,所以我们回到开头,回到为什么要讲辽和契丹。

离开向海我们直奔查干湖,这个因传统冬捕和“舌尖上的中国”海内闻名的地方,被称为“最后的渔猎部落”,与辽及契丹息息相关。

俄语中的中国这个词是从“契丹”演变过来的,契丹鼎盛时期统治中亚,强大的帝国。东欧诸民族,如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由于离辽特别近,也就以为辽是中国的王朝,因此上千年来一直称呼中国为契丹,他们根本不知道东方还有一个宋和金。辽朝政治上是五京制度。契丹是游牧民族,虽然有五个都城,但是仍然在动。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在契丹的管理体制上,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四时捺钵制度。辽的四时捺钵,出于契丹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理解。根据不同季节的便宜之处,有限开发利用资源的智慧,追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习俗,耕战结合的军事斗争要求,打破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查干湖就是春捺钵重要的所在之地。

(图片源自网络)

查干湖至今保存着马拉绞盘的古老捕鱼方式,而且夏季休渔,开网行祭,彰显敬畏自然,取之有度,和谐共生的千年传统。

就是现在有一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渔猎部落,人境共生几千年,与“保护区核心区内严禁一切干扰”的规定相悖可怎么办呢。

这就是现实,行程开始时,我对伙伴们说,一路虽然只有3天,但是会1天比1天好,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一路寻水而走,沿时有时无的霍林河而走。查干湖是其中最大的一处堰塞湖,却流淌着千年的文明。即使辽被金灭,契丹族都消失了,只要河流还在,一切都在传承。真的最怕是河都消失不见,我们真的就断了传承,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做一件似乎看不到光亮的事情的初衷。

最后,吉林在哪?在历史的维度,在地理的维度,她一直存在。

(国内考察东北团合影)

(夏天时伙伴合影)

一并致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