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平河笔记河边看春水 [复制链接]

1#

梁东方

春天的中午既有阳光,空气也还是凉凉的。这种反差很奇妙,是从冬天到夏天的季节变动过程中一个相望于两侧的中间桥段,享有两个季节的优点,而无两个季节的缺点。

在河边,这凉意就不完全是空气中的了,还有流水中的,流水中的凉意。还没有被阳光晒热的凉意,显然更为深远,仅是一走一过,就已经弥漫了上来。

河边一个小孩吹的大大的肥皂泡,慢慢地飘了上来,遇到地上新绿的小草,才将自己七彩的圆弧轮廓最终戳破,像从来没有过一样消失于无形。

每年春天上游的水库都会沿着石津灌渠向下游送水,以供干旱的田地春耕灌溉之用。石津灌渠在市区附近和太平河有一段重合的河道,这样一来,在这一段河道里,太平河就有了活水,就有了像是正常的河流里那样滚滚流淌的水。每年这样有正常的流水的短暂的日子里,都是生活在这座越来越庞大的城市里的人们看见一条真正的河流的近于唯一的机会。何况这样的机会又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所以就格外吸引人。

在这些宝贵的日子里,我尽量每天都到河边来看看,看看水。

看滚滚的流水,于人、于北方人,早已经是一种平常罕见的幸福。坐在岸上只是看流水,也可以让人看上瘾,不仅可以看很久,而且还会坚定明天还要来的想法;有水一天来一天,哪怕是不放水了,那当天也还是会有上游积存的高水位上的一点下泄的。

滚滚的流水,让人有点眩晕。灿烂的迎春花下,碧蓝的流水,在上游的水库中已经过了一个冬天的碧蓝的流水,滚滚而至,咕咕而去,不舍昼夜,分秒都不停歇的样子,真像是永恒。

刚刚从石津灌渠中转过弯儿来进入太平河的流水,一侧有激流,另一侧就会有回流。回流和缓,却是因为激流而起,所以激流回流一直并存。回流的形状与激流完全不一样,水的内在肌理和外在形貌不同,对太阳光的反射也不一样。坐在岸上的人正是凭着这样不同的反光而可以一下判断出它们各自的方向的。这样判断的乐趣,逐渐使人望着流水而沉浸,沉浸到发现与判断的惯性里,沉浸到逐渐与水有关无关的想象之境中去。

早春时节,空气中微凉的意思在中午的阳光下,依然非常明显。也只有这样微凉的意思才能一次次将人适时地拉回到现实中来。

河对面的阳坡上,盛开的迎春花丛边,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在那里驻足,坐下来,哪怕已经有不少人了,还会有新来的人坐下来。只因为那是面对流水的一个最佳位置,因为那就是人们心中所有的、并且终于在现实里兑现了的春天的所在。

有人拍照,有人放歌,有人沉默着晒太阳,有人热烈地交谈,有人背着手踱步,有人快速地跑过,有人骑车穿行……

我面对河水,靠在石头上,脚下的河坡上已经有小草萌出,它们蒙蒙的新绿,是与河水最好的搭配。面对这样的搭配,滚滚的河水和河水之上的新绿,人是可以长时间地这样待着的,越待越惬意。

一个戴着帽子举着大相机的人在给花儿拍特写;一个孩子和一个妈妈在指点着小草和花朵欢快地畅谈;一个秃了发际线的人在用弹弓打鸟;一个利用河里的流水洗衣服的妇人奉行的则是有水不用、不用白不用的原则……

他们都是沿着河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待这又一个春天。

对岸的绿柳之上的楼房的阳台,全部沐浴在午后饱满的阳光中;透过阳台望见的和想象的生活,沐浴着阳光的生活,现在看起来居然那么令人向往。在一条有滚滚的流水的河边,什么样的阳台都无所谓,什么样的阳台后面的生活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有穿着蓝色外套白色衬衣的女人,在柳树下的绿道上慢慢地走着。边走边看手机,走到流水滚滚的河边,让蓝绿色的流水映照到了她带着灰色口罩的脸上。这水光同样映照到了她身后的柳树行列,以及柳树行列之上的楼宇的阳台上。

生活中这不经意间的一幅平和平静的画面,貌似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努力便已经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实际上却又必然是一系列必然与偶然的万千巧合才能形成,形成对岸人与树、树与楼和这一岸靠在石头上的我的共同经历的这段时间,这段因缘际会的美妙时间。

这就是春天的宝贵、的不易、的足珍惜,也是一定要在春天的时候尽量多地在外面的自然之中漫游的意义;没有这样的漫游就不会有这样不期然的场景,便会是人生中的缺憾。

原来人类一直可以在河边看水的生活,居然可以这样妙不可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