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东西以后不会有人看,但我的绯闻将一直流传下去”。这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说过的一句话。的确,萧红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客观地说,她有才,却不是一位好妻子,也不是一位好母亲,但在那个时代,萧红无疑是一个极富传奇性的人物。
萧红本名张乃莹,年出生于呼兰县城的一个地主家庭。她的父亲张廷举是个官员,八岁时母亲病故,她与继母处不来,一直和祖父一起生活。
年秋,20岁的萧红为佃户长工说话,劝伯父不要提高地租,结果惹得伯父大怒,毒打一顿后将她锁在一间空房中,还派人给他父亲拍电报,让她父亲回家勒死她,除掉这个家族隐患。一天夜里,在小姑的帮助下,萧红逃离了自己的家乡。对于自己的家族,萧红除了祖父之外,只有冰冷的回忆。许多年后,即便她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父亲还是把她从家谱中剔除了。
萧红逃到哈尔滨之后,投奔了一个叫汪甲恩的男人。汪是她14岁时就订下婚约的人,其间萧红曾反抗包办婚姻,和自己的表哥在北京同居过,现在不得已又回到了未婚夫的怀抱。
然而,汪家也把萧红视为耻辱,极力反对汪甲恩与萧红来往,并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两人在哈尔滨坐吃山空,很快便欠下旅馆一大笔钱。而此时,萧红怀孕了,汪甲恩的态度是“是谁的孩子天知道!”年,汪甲恩回家过年,从此杳无音信。
萧红成了旅馆的抵押品,旅馆老板声称,如果不还清欠款,就把她卖到妓院。走投无路时,萧红给《国际协报》写信求救,引起了萧军等一伙文艺青年的同情。萧军也是一个穷光蛋,身无分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第二天,萧军和萧红便成了情人,此时萧红正怀着汪甲恩的孩子。
年夏,哈尔滨遭遇特大水灾,萧红趁乱逃出了旅馆。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不久她生下第一个孩子,萧红和孩子呆了一夜,第二天就把孩子送人了,转而与萧军过上了“夫妻恩爱苦也甜”的生活。
年6月,萧军和萧红移居青岛不久迁往上海。当时的鲁迅很欣赏萧红,为她的《生死场》作序,称赞她的小说“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和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在鲁迅的推荐和支持下,二萧渐渐融入了左翼作家群体,生活宽裕起来。
萧红很敬仰鲁迅,对他有父亲般的依赖。她经常到鲁迅家闲坐,去得太频繁,甚至连许广平都颇有微词。鲁迅很爱护萧红,两人关系似乎也过于亲密了。与此同时,萧军也开始移情别恋了。两人的矛盾随着生活的改善逐渐恶化,甚至出现了大打出手的情况。
很快,萧军和萧红的感情渐渐演绎成一出狗血的肥皂剧,萧军和萧红的闺蜜好上了,而萧红又和两人共同的朋友端木蕻良好上了。几次三番,两人终于过不下去了,最终两个曾经患难与共的文艺青年分道扬镳了。
狗血的剧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分手的时候,萧红怀了萧军的孩子。在和端木蕻的婚礼上,萧红表露心迹:“我对端木蕻良没有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老百姓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有的只是互相谅解,互相爱护。我深深感到,像我这样的人,还要什么名分?”
战火纷飞的年,端木蕻良拿着唯一的一张船票逃难去了重庆,把萧红留在了混乱的武汉。两个月后,萧红在一家私人诊所中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这是萧军的孩子。几天后,婴儿莫名其妙地夭亡,有人说是萧红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年,萧红和端木蕻良逃到了香港,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写东西。然而,长期艰苦生活留下的病根终于爆发了,萧红患上了肺结核,年病情开始恶化,医生发现萧红喉头有肿瘤,建议做切除手术。可是肺结核病人是不能手术的,求医心切的萧红顾不得许多,毅然决然地签下了手术单。
结果喉头并没有肿瘤,萧红病体又添新伤,终于支持不住了。年1月22日,萧红在一个简陋的临时救护站去世。临终之前,萧红和照顾自己骆宾基互生情愫,后者声称萧红曾答应嫁给自己。
一个才女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又经历这么多的男人,萧红短短的31岁青春却有如此传奇的经历,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或许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萧红并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但她注定是一个传奇,正如她临终遗言所说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