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北方小年吃灶糖习俗,开说吉林城百姓的吃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中国人总是乐于迫不及待地让快乐开始。在东北,正月初一才是正日子的春节,腊八一过,就会显现出喜庆热闹的端倪。到了腊月二十三,老年间一句“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老婆要买裹脚条”俗谚,立刻烘托出“小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忙年特色,而过年狂欢的大幕自此就算正式拉开了。

灶糖是东北民间最早流行的“本地糖”

在旧日的吉林城,小年这天的节仪并不简单。民间有扎秸秆小马、抓蟑螂贴“纸马鞍”等习俗,当然重中之重是在灶前祭灶。祭灶实际是一种带有戏谑意味的“贿神”——烟熏火燎一年的灶王爷、灶王奶奶,回天庭述职之际,用灶糖堵上两位神仙的嘴,让老两口嘴巴甜甜的,只言好事!老吉林人烧香磕头后用灶糖在灶门脸上抹一下,在心神之中完成了仪式上的甜蜜传递。随后把揭下来的灶王码子(画像),连同抓到的蟑螂、秸秆做的小马一同烧掉(《昔日吉林民间习俗》)。早期的吉林城,本来满族是不供奉灶王爷的,但入关后,由于满汉杂居,他们也奉起灶君来了(《吉林满族风俗》)——节仪繁简由人,只是祭灶用的灶糖却不会含糊。

长条的灶糖和浑圆的糖瓜,是东北所有民间节日中,唯一的糖果祭品。甜蜜是那样诱人,很难否认关内传来的祭灶节仪,在吉林获得传承和广泛认同,不与追求灶糖的甜蜜有关。在追求甜蜜的道路上,老吉林人有太多可以追溯的往事。

吉林人接触到的最早糖,应该是蜜糖。清代吉林城北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每年寒露时节,会派出多旗人牲丁组成的采蜜大军,到山中采集野蜂蜜作为进贡皇室的贡品。此外在民国版的《永吉县志》中,甚至归纳总结了“养蜂之法”、“采制蜜、蜡之法”,可见蜜糖的获取,已经由采集野生资源过度到人工饲养阶段。然而蜂蜜不仅主供皇家,而且也不算纯粹的糖。在吉林城,民间获得甜味,主要还是依靠土法熬制麦芽糖。

麦芽糖也叫糖稀,伪满出版的《吉林新志》记载:先将大麦用水洗净,使生芽寸许,磨之成浓粉,拌于蒸熟之小米中,置热缸内一日,发酵后,加沸水滤之成汁,再用锅熬之成粘性红色,即成糖稀。小年食用的灶糖就是这种麦芽糖反复搅动,由红转黄,而味道亦加甜。复用有横柱之木名曰掛子,将糖坯挂其柱上,来复挽至数十周,由黄转白,再加以花色,则糖成而事毕矣(《永吉县志》)。

变白的麦芽糖,被再次拉伸、搓条,截成小段小块,就成了在吉林有名的大块糖,这种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是校园周边小摊贩售卖的主打产品。若糖坯在水蒸气蒸腾的环境拉伸,冷却后,糖条内会有很多气孔,这样截成长条,蘸上芝麻,就是口感酥脆的灶糖了。

无独吉林城,在旧时的东北各地,都有许多生产这种麦芽糖的作坊。特别是每到冬季,都会批量生产,供应市场对糖的需求,特别是在当时,麦芽糖多为药铺、点心铺、饽饽铺、饭馆用之(《吉林新志》)。除了满足区域性消费需求,坚硬的麦芽糖糖坯也会被贩卖到华北等地区。作为一种节日应景食品,由东北产的麦芽糖制成的灶糖在关内民间受众亦多,灶糖也因此被关内人叫做关东糖。

年的吉林九站新中国糖厂

从麦芽糖糖坊到甜菜糖工厂

在麦芽糖风生水起的时候,白砂糖、红糖、冰糖等也早就出现在东北的市面上。日本满史会编撰的《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中提到:满洲对糖的需要,在过去的旧时期,中国的土产糖就可以完全满足需要,以后变为香港糖的垄断市场。结合香港历史博物馆林国辉先生所撰《香港的传统制糖技术及糖厂的经营》一文,我们可知,当年东北的香港糖应该是指由香港地区兴起,替代了传统糖磨作坊,使用机械生产出的闽粤产白砂糖(蔗糖),而不是特指香港出产的白糖。

日俄战争后,日本生产的白糖开始疯狂倾销,经过一系列角逐,香港糖逐渐淡出了东北市场。而晚清开始,由于东北人口激增,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糖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且麦芽糖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砂糖使用方便,因而吉林城乡存在了数百年的糖坊逐渐被时代边缘化。

年,参加日俄战争的波兰伤兵格拉吐斯从波兰引种甜菜成功。年11月,注册资金万卢布,由俄国沙皇赦令批准的“阿什河精制糖股份公司”,在中东铁路附近、距离阿城火车站南多米的地方成立。这所工厂以甜菜为原料,生产机制白糖,是东北地区第一座现代化糖厂。

在二十世纪开始,糖已经是影响民生福祉的重要物资,在吉林城,白糖已然确立了其在居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并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习惯。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市面上的所谓地产白糖,几乎全部为外国势力操控的工厂生产,特别是晚于西方资本在东北进行机械化糖业生产的日本资本,逐步壮大,在九一八事变后,日资更是全面垄断机制糖的生产,连东北最老牌的阿什河糖厂,也在年,被日本糖商高津久左卫门收购(之前一度由美国人崔克满经营)。吉林城市面上销售的白糖也都是日资有力制糖或者满洲制糖的产品。

直到解放后,吉林人民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糖业工厂!年,在吉林市九站地区,吉林省新中国糖厂破土动工。年,糖厂正式投产,日加工甜菜达吨,主要生产砂糖、颗粒粕、酒精等产品。其中雪山牌白砂糖、精致幼砂糖在年时,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部分产品出口。这座工厂一直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制糖企业(《吉林市地名志》)。

吉林城糖果的发展历程

从前,灶糖曾经是吉林城最为畅销的糖果。灶糖有“白杆儿”、“管馅儿”、“丝窝儿”、“糖瓜”等十多个品种(《百业话溯源》)。小年前,小贩肘弯挎筐,筐内木盘中按木格分装各种灶糖,他们走街串巷,打着卖糖的标志性响器——铜质小镗锣。敲几下,吆喝几声:大块灶糖嘞,稀酥嘎嘣脆……叫卖声很快就能引来孩子们的簇拥,而有些买不得糖的淘气孩子,则会跟在后面乱起哄:谁买粘牙不要钱的大块灶糖嘞(麦芽糖普遍有粘牙的口感问题)……

除了灶糖,麦芽糖还会通过拉丝、裹馅等工艺制成各式酥糖,在吉林民间也很受欢迎。毕竟在麦芽糖盛行于民间的时候,从关内贩运来的冰糖、红糖、白糖,多数时候还只是药店里的“药材”(至今吉林民间仍有冰糖败火之说),但并非没有被制成糖果。

在《昔日吉林民间习俗》中记载:吉林人也讲究喝绍兴酒,使用的酒杯比喝白酒的盅要大的多,俗讲黄酒泡子。酒杯里要先放进去酒铺垫,酒铺垫是冰糖、青梅、果脯、闽姜一类的食品……尽管在这段记载里,冰糖还只是一种特殊的副食品,但块状的冰糖确实常被家长们敲下一些小块(当时还没有多晶冰糖),当作糖果满足孩子们的口腹之欲。

其实白糖和冰糖在吉林城的糖果世界中并非没有一席之地。在《百业话溯源》中记载,自清代以来,吉林城制售冰糖葫芦也很有特色。吉林的冰糖葫芦以山楂、山里红、海棠为原料,沾白糖或冰糖熬成的糖汁,成品糖壳晶莹剔透,如玻璃裹成,甜脆而不粘牙。此外,晚清至民国时期,利用白砂糖,吉林的糖果匠人还制作出花生糖、珍绽儿(霜衣花生)等糖果。

80年代糖标

80年代糖标

民国时期,由白砂糖为主料熬制的硬糖块,身披蜡纸、玻璃纸,或者干脆躲进金属、纸板制成的小盒子中,以“洋玩意”的身份,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其中日本殖民者带入的日式糖果对吉林城影响较大,带有印刷包装的糖一下子对传统糖果形成了“降维式”打击,带包装的糖果使得散糖(没包装)概念开始出现在百姓生活中。另外日式糖果也对后来的糖果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据说至今仍受孩子们喜欢的糖豆,就是由日本金平糖演变而来。

吉林市解放后,年成立了吉林地方国营食品厂,主要产品为糖果、糕点、冷饮等。其中糖果质量优异,在国内、省内屡获殊荣。如年,该厂将原来的三色水果糖的工艺和配方升级,生产的百花水果糖就荣获吉林省及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年,该厂又将大虾酥升级为可可酥糖,在此荣获吉林省和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从这一时期开始,吉林市的糖果生产,以及糖果销售市场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仅从“让灶王爷嘴甜”的角度说,吉林市百姓已经有了更多的糖果选择!

烟酒糖茶素来是中国人欢度春节时的重要物品,这其中,糖的形态最多,意义最大,它既是副食原料,又是待客零食,抛开特殊的灶糖之外,小年后的忙年活动中,谁家会不买些糖果应景呢?毕竟糖所带来的甜蜜,寄托着所有中国人对新的一年最朴素的期待。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平台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特别鸣谢吉林市现代学校校长、收藏家苗韫识先生的支持和鼓励!

时逢小年,恭祝一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