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暑期实践寻找乡村文化系列之探访吉林富江村 [复制链接]

1#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20.html

迎着黎明,火车慢慢地停顿在站内。下车时正好是清晨,可能是刚下过雨,空气中还有些许潮湿,我走下火车,看着站牌上“蛟河站”三个大字,环绕了一周,看似陌生的环境,却依旧有着东北城市的味道。

出了火车站便拦了一辆出租车送我到富江村,路上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村庄,最终停在了一座山下,路标上写着“西扇子沟”。顺着山边的公路直走,左侧是一片一片的玉米地,右侧则是险峻的山坡。迎着9点钟的太阳走了大概1公里左右,远远地看见吉林省的著名景观:松花湖。在群山的环绕下,松花湖显得尤为清澈,望去甚至有一种与天际连在一起的体验感。富江村就在松花湖畔,坐落在山脚下,真是一个“风水宝地”。东北的农村房子主要以红色房顶与白色房身相配,富江村也不例外,这也是富江村坐落在山脚下的原因。总体走向呈现着“上升式”,更远的地方被山坡挡住,有种“山野小村”的味道。

(松江湖畔)

走进富江村,村口便是村民委员会的房子,走进村民委员会,向看门的大爷说明了来意,便开始了博物馆的参观。

(富江村口)

富江村的乡村博物馆很符合我们对于一般乡村博物馆的理解:不大的一个小屋子,里面展示着一些富有时代印记的村民回忆。但是富江村的博物馆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它不单单是一间展览室,旁边还有着“女真族”保留下来的故居和单独的一间“河灯展览室”,整体三个房子构成了“吉林印记—富江村博物馆”。

展览室里的展物都富有着时代的印迹,且被分成了不同的板块。门前的展柜里是一些吉林省的老杂志和上世纪的钱币,紧接着右边可以看见松花湖畔居民捕鱼时的用具、村民在上个世纪保留下来的一些时钟、收音机,还有一个巨大老式冲洗照片的机器。左边则是村民平时的一些农具,包括锄头、铲子,还有村民平时家里用的竹盆、小木椅和各种各样的老式电话机。

(老杂志)

出了展览室,左手边便是“女真族”的故居,里面可以看出一些很久之前的生活痕迹,后被村民们保护起来,现在成了参观展览的一部分。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生活用具:老式的缝纫机、东北农村特有的炕还有柜子、灶台、床柜等生活韵味十足的物品。

(灶台)

(东北火灶)

“河灯展览室”看起来则简朴的多,一个四周都贴着壁画的屋子,地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河灯。四周的壁画则贴着“湖畔花海”、“河灯祈福”等板块的照片。

参观后我们询问村民委员会里看门的老大爷这些展物的由来。大爷跟我们说,所有的展物都是80年代以前的老物件,大部分是从村民家中收集过来的,小部分是从外面买回来的,博物馆在年左右修建好的,会有定期的维修,所以看起来很新。至于河灯都是村民们扎出来的,平时放在展室里,在河灯节便会拿出来,在松花湖上放河灯。

富江村是一个具有年代感的村子,也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潮流而走在振兴前列的村子,富江村的美、富江村的回忆可能正如博物馆门口的那一句话:山村扎下根。

#往期精彩回顾#

暑期实践乡村振兴系列之“走访西河民宿,助力乡村振兴”——西河村民宿调研实践顺利展开

暑期实践乡村振兴系列之党建引领聚合力,“网红经济”助振兴——公共管理学院“红海”行动调研活动顺利开展

暑期实践乡村振兴系列之“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共助群众移居之梦”——公共管理学院徐州调研队实践在路上END图文来源:刘艺玮图文排版:王玉博图文审核:刘丹妮、张洁公共管理学院新媒体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