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2条问答破解升学焦虑,这位妈妈如何让孩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iliaowuqu/43734.html

面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当前民办学校不明朗的升学政策,家长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

孩子已在去年幼升小中成功“上岸”的本文作者,在接受很多朋友的几年前还仅仅是中大班的家长开始焦虑,现在连没有生小孩的女青年都已经受到了“焦虑辐射”。

于是,她总结了自己的思考和心路历程,并以金融行业从业者的理性分析,亮出了自己对一众教育话题的观点。有宏观视角、有落地实操,值得各位细读。

Q01

家长可以根据对未来的具体预测

安排孩子现在的成长及学习路径吗?

答:商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很擅长“以终为始”,很容易把孩子当作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来运作。

对于很多商学院的同学来说,在接或者投项目之初期是要做尽职调查的,要掌握充分确凿的信息,从未来倒推到现在。

投行对每个项目有详细的时间节点安排;投资则需要对每个项目做具体的预测默写,每个时间节点是什么样的、有何不确定性,都要尽量摸得清清楚楚,甚至定量——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化为确定性的路径/定量数字;就算是做VC或者天使投资,也需要收集大量数字做分析,并对未来估值作预测、确定大致的退出时点。

相对来说,有静等花开心态的家长(其中包括很多做老师的家长)还是少。没有明确的未来预期怎么行?我们民族就是比较着急的,对未来抱有恐惧和不安全感,希望可以早做准备,消灭未来的不确定性。

但是社会发展从来就是没有确定性的。战争年代的家长无法预知将来在哪里,孩子能活下去就好;民国时代的很多家庭也无法预期后来的社会变革并为之提前准备;现在的家长在自己的求学阶段也很少被刻意往互联网方向培养……

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孩子将来的独立自主能力肯定比父母强,自我决策意识也发展得很早,那么父母在孩子出生时就苦苦思考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问题、制定爬藤的详细路径,孩子长大后会领情吗?

这方面的案例有很多:有个朋友在跨国企业工作,准备了几年获得了去美国总部工作几年的机会,一方面去总部工作几年对职业提升有好处,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孩子能让孩子去那边上初中。

然而,临行前两个月,母子俩爆发激烈冲突——孩子不想去!在上海这样便利的大都市生活惯了,想到要去个美国中部一个小城就觉得恐慌。虽然最后孩子可能还是没得选择,但对家长这样煞费苦心的安排并不领情。

Q02

家长可以单纯按照外界的需求、学校的

考核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吗?

答:这要从生物学角度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化大生产开始讲起。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基因由父母遗传并通过上帝掷色子来最终决定,因此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时代之后,大部分孩子从小受的教育都是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换取维持生活所必须的物资资料,也即按照固定的规则标准掌握技能,接受统一的教育。

然而社会越来越复杂,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家长和孩子既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儿,也不知道将来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未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受限在短期的学校考核上。

孩子要去的是我们无法到达的未来,未来社会的生存法则是什么?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推力优于拉力?

我们无需给予他们地图或指南针,只能培养他们寻找甚至制造指南针的能力,而这些是通过各种实践来检验的,不是传统学校的标准化考核能覆盖的。

Q03

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

除非我们随时保护和纠正?

答:请家长参照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看看,自己的父母当年是不是做了很多无用功?而且他们过多的保护和纠正还给自己的成长造成过干扰,比如说在当年选择大学以及大学专业的时候?

Q04

如果帮孩子扫清未来所有潜在障碍,

孩子是否会比父母更幸福?

答:痴心妄想!我们不妨好好回忆并分析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比如说当年自己遇到什么事情父母背着自己处理掉了,你发现之后气愤不已,怀“恨”在心。

Q05

家长给孩子排满功课和课外班,

提供最好的资源就是尽责了吗?

答:孩子不会为了学习去玩耍,然而学习会在玩耍中自然产生。各种刻意的学习塞满孩子的时间,只会让孩子离现实生活和社会越来越远。

比如说现在流行的各类豪华版STEAM课程,配备了高档的环境、齐全的工具及配件、详细规划好的课程和背景很强的老师。在老师的刻意指导下孩子刻意做出一个东西来,还要发奖状,要合影拍照,要不停地夸奖很棒。

难道我们小时候看到邻居大哥哥大姐姐吹肥皂泡泡,然后就主动去学,回家翻各种厨房用品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研制肥皂水不是最好的STEAM课程吗?在家跟着父母修理自行车、电器,甚至制作简单粗糙的玩具不是STEAM吗?跟妈妈一起为裸体塑料娃娃做衣服不是STEAM?现在的小小孩不跟家长玩,也不跟其他小小孩玩,却是大家一起去培训班上被老师指挥着玩……

在《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作者关于美国上个世纪不同阶层育儿采取的清单式的童年和放养式的童年有详细阐述,简单来说各有利弊。

而从对动物本能的基本了解我们就能知道,幼儿跟着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具体生活是本能,但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培训是让孩子偏离现实生活,不是跟着自己的家长一起边生活边学习,而是把孩子塞进刻意打造的空中楼阁中去。

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习惯了这种刻意学习,而丧失了非刻意学习的能力,即潜意识的自主观察学习能力。

Q06

育儿信息来源及专家太多怎么办?

该放养式还是清单式、该做虎妈还是羊妈?

众说纷纭,好迷茫啊!

答:我把育儿信息按照摄入源的类别分了一下类:

A专业理论书籍/专业期刊的专业论文B经典普及类教材C经典书籍(流传时间长,流传国家多)D优秀学者、教育人士写的E学校校长、老师写的/说的F同学、同事、朋友们分享的G育儿网红(卖东西的育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