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个实验,引发孩子对洗手的重视
当下,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
而有效预防方法,专家及新闻媒体中已经反复报道,就是要带口罩、勤洗手,少出门。
可是,说到这洗手的问题,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虽然在幼儿园,老师都教过孩子正确的洗手方式,可回到家,孩子不是对着镜子做鬼脸,就是拿水随便冲下,和在幼儿园时,完全是判若两人。
你批评他,他还跟你狡辩,“我洗了啊,你看,手多干净!”
把手放到龙头下淋湿一下,这也算洗了?
确实是洗了,你也不可否认,毕竟过了水,可洗没洗干净,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有可以直观检查的标准,你大人说过没洗干净,你倒是拿出些证据出来啊,光靠经验这可不行。
碰巧的是,刷手机时,看到了一个这样的视频。一位小学老师,只用了5块面包,就让班里的所有的孩子全部认真乖乖洗手了。
真的吗?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实验,居然如此神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之所以想做这么一个实验,主要是因为她不想老是一遍遍地敦促孩子洗手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
首先,老师实验用的面包,是最普通的白面包,她一种准备了5份。
然后,她依次给面包编了号,分别作了如下处理,然后把它装进了密封袋。
第一块面包,在笔记本电脑上擦过以便后,装进了袋子;
第二块面包,直接从食品包装袋中取出,装进了密封袋;
第三块面包,让手脏的孩子,都摸了一遍,装进了密封袋;
第四块面包,让用肥皂洗过手的孩子摸了一遍,装进了密封袋;
第五块面包,让用免洗洗手液洗过手的孩子摸一遍,装进了密封袋。
之后,这位老师,把它们都挂在墙上,记录面包每天的变化情况。
一开始,这5个面包并没什么差别,可3个礼拜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人大吃一惊。
没有被污染过的面包,3个礼拜后,依然还是没有长霉
肥皂洗过的手,接触的面包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而用免洗洗手液洗过的手,触碰的面包上出现了一块不小的霉斑
而被脏手碰过的面包,霉块面积更大,看着是相当的吓人。
同样,电脑上擦过的面包,也是不忍直视。
自己孩子平常在外玩完后,吃饭时,也不喜欢吃洗手,拿起筷子就吃。给他看了这段视频后,再也没有就此事与我争吵过。
不过你看了后,会觉得为什么用了免洗洗手液的那块面包为什么也会污染呢?
其实,应该很容易想到,这和洗手液的成分有很大的关系。
免洗洗手液和普通洗手液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大部分有效成分是乙醇,其能抑制99%的细菌,像什么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市面上很多免洗洗手液都标有抑菌功能。说起细菌,人们都是谈虎色变。其实,根本无需过多担心。我们的皮肤,任何一个表面,都有很多细菌,肠道中也有自己的细菌。
正常情况下,其实并不需要杀菌,因为细菌也是生物,它可以与人和平共处。只不多需要担心细菌治病的问题。
细菌和病毒,都是在过分繁殖的情况下,才会治病。这就像我们用自来水洗了水果,直接吃也不会生病,是因为细菌的量是不够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去除脏的东西,就可以满足需求了。
02免洗洗手液的局限性是什么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使用免洗洗手液还是有局限性的:
1)微生物不能彻底删除
含了究竟的免洗洗手液确实可以减少微生物的数量,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微生物都有效。比如隐孢子虫、诺瓦克病毒等等。
2)儿童容易误食,引发酒精中毒
这种免洗洗手液因为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同时还有香味,所以,应将洗手液储存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3)有些场合下,干洗效果并不好
在手稍微有点脏的时候,对一些微生物有良好的作用。然而在从事一些园艺工作、做饭、野营或钓鱼之后,免洗洗手液就发挥不了作用了。
所以,使用流水的洗手方式,比使用免洗洗手液,效果要好。
03如何正确地洗手
每年的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很多专家表示,保持手部清洁,是降低肠道疾病及呼吸道疾病风险最廉价的方法。
而保持手部清洁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正确的洗手。
在流动的水下,双手湿润后,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手掌后,搓洗,最后,在流动的水下彻底洗净即可。
正常洗手要经过6个阶段,简化后,为一个小口诀:
一戳手掌,二洗手背,三擦指缝,四扭手指背,五转大弯,六揉指尖。
一个流程下来,至少也要20秒时间,时间唱点,对有效清除细菌是帮助的。千万不要一冲了事,在这个非常时期,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生命负责,多一份清洁,家人及孩子也就少一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