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考点32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配制参考答案
TUhjnbcbe - 2023/9/17 18:48:00
北京专业痤疮医院 http://m.39.net/news/a_9113049.html

点2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配制

跟踪训练

1.

C

溶液具有均一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是10%。

2.

B

10%的含义是每份溶液中含有10份溶质和90份溶剂。故g醋酸的水溶液中含有10g醋酸,故选B。

D

当溶质与放入的物质相同,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当溶质与水发生化合反应时溶质的量大于10g,溶质质量分数会大于10%;当放入的物质含有结晶水时,溶质的质量会小于10g,溶质质量分数会小于10%。故选D。

4.

B

A、溶液具有均一性,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实验2后,甲中由于加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中加入了氯化钠,氯化钠不能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比甲溶质质量分数大,故B错误;

C、实验2后,甲中由于加入水,甲溶液由氯化钠饱和溶液变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实验2后,甲中由于加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乙中加入了氯化钠,氯化钠不能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甲、乙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B。

5.

C

溶液具有均一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是10%。

6.

B

10%的含义是每份溶液中含有10份溶质和90份溶剂。故g醋酸的水溶液中含有10g醋酸,故选B。

7.

B

10%的含义是10份溶质、90份溶剂和份溶液。

A、溶质:溶剂=10:90=1:9,故A错误。

B、溶质:溶液=10:=1:10,故B正确。

C、溶剂:溶液=90:=9:10,故C错误。

D、溶质:溶液=10:=1:10,故D错误。

真题再现

1.

D

A、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题干中未注明“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25g,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a的质量为25g,所以g饱和溶液中含有20g物质a,故B错误;

C、t2℃降温至t1℃,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c的质量分数不变;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质量分数减小。故比较t1℃时a、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t2℃物质c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即可。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C错误;

D、t2℃时b的溶解度为25g,即该温度下g水中最多溶解b12.5g,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故D正确。

故选D。

2.

C

A、根据图中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使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使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应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选项A不正确;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否则不一定相等,选项B不正确;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溶解度越大,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因此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选项C正确;

D、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将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质量为75g,选项D不正确。故选C。

C

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

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4.

B

A.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B.t1℃时,甲溶解度为0g,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溶质15g,故可得到15g+50g=65g溶液,错误;

C.t1℃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溶解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甲需水更多,故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正确;

D.甲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析出晶体得到t1℃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t1℃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t1℃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甲等于丙;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

故选B。

5.

B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在②→③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B说法正确;

6.

B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错误;

B、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甲物质在2℃时的溶解度为12g,则甲物质在20℃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0g,所以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故说法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说法错误;

D、由于溶液的浓度不确定,在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无法判断,故说法错

7.

A。

A.使B点的溶液尽可能地降低氯化钠的含量,根据曲线含义,只要使氢氧化钠的含量增大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就减小,氯化钠结晶析出,剩余溶液则为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可采取蒸发水分浓缩溶液增大氢氧化钠的含量,结晶出氯化钠,故A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C点处溶液中存在关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水,故存在的粒子有:Na+、Cl﹣、OH﹣、H2O故C错误;

D.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为26.5%,设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8.

D。

A、室温下,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但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选项错误。

B、室温下,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选项错误。

C、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正确。

9.

D。

A.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硝酸钾有剩余,0℃时,烧杯中的溶液的总质量小于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硝酸钾有剩余,则0℃时,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小于克,则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小于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增加烧杯中的水,若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取的升高温度的方法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若是加入水使之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10.

B。

A、通过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可知,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N点在溶质质量分数曲线下,由曲线的变化可知,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故B正确;

C、通过分析溶质质量分数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C错误;

D、由曲线可知,在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溶解度应该是大于41g,大约是69.5g,故D错误。

11.

(1)一水多用(合理即可)肥皂水煮沸

(2)①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合理即可)②c③28.6%

(1)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应该做到随手关水龙头,一水多用,比如洗菜的水可以浇花等;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而是产生一些浮渣,是硬水;加热煮沸水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①t1℃时,甲、乙两物质交于A点,A点的含义是:在t1℃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t1℃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所以烧杯b中的溶液质量是g+20g=g;烧杯b底部有剩余的固体,升温到t2℃时,烧杯c中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烧杯c中的质量分数最大;③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此时加入的甲的质量为15g+15g+20g=50g,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考向二、溶液的配制

易错警示

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1.

D

20%的白砂糖水溶液中的20%是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

A、40g水中溶解了10g白砂糖,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故A正确;B、g白砂糖溶液中溶解了20g白砂糖,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故B正确;C、将20g白砂糖溶于8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故C正确;D、将白砂糖与水按照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故D错误.故选D.

2.

B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在②→③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B说法正确;

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曲线之间关系

1.

B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提纯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甲的质量大于乙,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配制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小于乙,正确;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故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最多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5g,正确;故选:B.

2.

B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错误;

B、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甲物质在2℃时的溶解度为12g,则甲物质在20℃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0g,所以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故说法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说法错误;

D、由于溶液的浓度不确定,在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无法判断,故说法错误。故选:B。

跟踪训练

1.

C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称量固体用天平,量取水用量筒,溶解时需要玻璃杯、玻璃棒;不需要用到试管。故选C。

2.

D

A、溶质质量=(10×98%)g=9.8g,1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9.8÷10%)=98g,溶剂质量=(98-9.8)g=88.2g,不符合题意;B、量取水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平齐,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浓硫酸加入水中,不符合题意;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符合题意。故选D。

A

A、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正确的应为“左物右码”;量筒内液体读数时不能仰视,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因此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A正确;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B错误;C、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C错误;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5%=7.5g,D错误。故选A。

4.

(1).0(2)漏斗()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6%=.0g;(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不需要漏斗;()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5.

(1)烧杯(2)②①⑤③④()加速溶解(4)20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4)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10g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质量为,10g×%÷1%=0g,故需加水0g-10g=20g。

真题再现

1.

A

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用到仪器除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烧杯,配置溶液,需要在烧杯中溶解,故选:A。2.

C

A、粗盐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滤纸破损,滤液浑浊,说法错误;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说法错误;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说法正确;D、往所配制的溶液中加入50g水,溶液质量增加一倍且溶质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分数变为4%,说法错误。故选C。

(1)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2)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18%18%氯化钠溶液

()9:41

(4)A

(1)甲图中还缺少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量取蒸馏水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溶液质量=18g+82mL×1g·cm-=g,溶质质量分数为:

标签至少要写上溶液名称及溶质质量分数,因此,标签上应写上:18%氯化钠溶液;

()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8:82=9:41;(4)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①②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故选:A。

4.

(1)7.5g

(2)②①⑤③④①加快溶质的溶解减少左盘中的氯化钠

()①④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故填7.5g。(2)

①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从广口瓶中取出氯化钠固体,使用托盘天平称量7.5g氯化钠,然后将称量好的氯化钠放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在使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即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故填②①⑤③④;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①中物码位置颠倒,故填①。②图④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质的溶解,故填加快溶质的溶解。③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称量的药品多了,应采用的措施是减少左盘中的氯化钠,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故填减少左盘中的氯化钠。()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即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正确;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即溶液中的水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错误;③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错误;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水的实际体积数,即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正确,故填①④。

5.

(1)烧杯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2)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12

()18%

(1)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在溶解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所以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它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称量药品时,右盘放砝码,左盘放药品,图中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示数,故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小民原计划称量氯化钠为18g,量取水82mL,则水的质量为:,原计划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6.

(1)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2)③①④②

()g

(4)ABC

(1)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填: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2)在实验室里,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转移、混匀、装瓶并贴标签;故填:③①④②;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g×98%=(50g+x)×20%

x=g

故填:g;

(4)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硫酸溶液质量分数偏小;B、使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硫酸溶液质量分数偏小;C、从量筒倾倒出浓硫酸时,浓硫酸洒出,会导致浓硫酸体积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硫酸溶液质量分数偏小;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填:ABC。

7.

(1)7.5

(2)EBACD减少氯化钠的量

()①④

(1)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

(2)

①(1)已完成计算过程,则配制顺序为:1取氯化钠药品、2称量/量取、倒入烧杯内、4将水倒入烧杯内、5搅拌加速溶解,所以答案为EBACD;

②B操作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氯化钠取多了需要减少氯化钠的量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

()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氯化钠质量不够或者溶剂水质量偏大,①氯化钠固体不纯,则实际溶解的氯化钠质量不够,可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则水质量减小,可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③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溶液已配制完成,此时洒出溶液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实际水的质量大于读数值,水质量偏大,可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①④。

8.

(1)量筒

(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ab

(4)

(5)ac

(1)通过图示可知标号a仪器的名称为量筒;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a、在配置溶液时称量药品的过程中,我们是先放好砝码和游码,再加入药品,若放反了,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物质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在其他操作的正确的情况下,配出的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偏小,符合题意;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实际溶剂的量大于需要加入的溶剂的量,导致配出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会造成溶液的量减少,但是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ab;

(4)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溶液的质量为7.5g÷5%=g,需要水的质量是g-50g=g,因此此处填;

(5)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正确;

b、当蒸发皿里出现大量固体,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错误;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正确;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ac。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点32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配制参考答案